1985年
3月22日,县召开区长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物价体系改革会议精神。从3月1日起,全区放开猪肉价格,取消牲猪派购政策,实行合同收购,把国家统一定价改为国家指导下的议价。从4月1日起,调整农村粮油购销价格,粮油由国家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3月,全公社一次性购进54台275瓦电子管广播扩大机,除胜利村两台外,其余每村一台,村村建起了广播室。
7月,全区的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实行改革,建立新的工资制度,新的工资结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组成,从本年的1月起执行。
9月10日,柴湖教育组隆重集会庆祝第一个教师节,这一年全区有92名老教师荣获荆州地区颁发的“三十年教龄”荣誉证书。
1986年
1月,柴湖卫生院职工住房楼破土动工,由九建公司承建,四层三个单元,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总造价26.63万元。
1月10日,柴湖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精神,成立了以乡为学区的教育领导小组,由原来的中心小学管小学,改为由学区管理小学。
2月,柴湖一中召开大学生团拜会,从本校走出去的以郑宏杰、杨理虎为代表的50多名大学生回母校欢聚一堂,共议母校发展大计。
2月,610部队农场撤迁后,区委作出决定,从耕地面积最少的泉店、上头、关山、石营、田坑五个村抽迁300户,1334人,组建“新村”。同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文批复。成立“中共柴湖镇新村支部委员会”和“柴湖镇新村村民委员会”。
6月1日,从本年6月1日起,全镇在农村开始征收教育附加费,以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12月,经区委申请,钟祥县委逐级呈报,原武汉后勤152部队农场、水电610支队和空军雷达部队,将其所经营的3600亩耕地,全部退给柴湖移民。
1987年
3月,区委转发县委文件,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全区应颁证照像62746人,截止10月底,已颁证照像47200人,占应照像数75.2%。
4月,为了有计划、有秩序、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管理好城乡,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经区委研究决定,“大柴湖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所”成立。
7月,柴湖镇小学教学楼破土动工,由柴湖九建公司承建,建筑面积1465平方米,总造价29万元。它是柴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栋教学楼。
9月1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1997年度教育工作表彰大会,大柴湖中学、大柴湖小学、东湖许庙小学获县“先进学校”荣誉称号,东湖学区周保珍、柴湖学区杨桂花、红升学区全长生荣获荆州地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10月,撤区建镇成立柴湖镇筹备委员会,1987年12月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镇人民政府机构,刘从华当选为主任,李训灵等6名当选为副主任。
10月,柴湖由剧团创作的大型现代曲剧《风流儿女》参加荆州地区创作节目调演,获剧本创作一等奖。
12月,“中共钟祥县大柴湖区委会”撤销,正式更名为“中共钟祥县柴湖镇委员会”,下辖六个管理区,即红英、东湖、襄东、红升、红旗、柴湖。所辖村委会增至到54个。1988年
2月22日,经教育组请示,县教育局批准,撤销5所初级中学,即:马南、全坑、胜利、东方红、红心初级中学,确立了7所重点中学,即:柴湖一中、柴湖二中、红旗、红升、红英、东湖、大同初级中学。 3月,根据钟祥县汉江修防总段文件精神,全镇对柴湖围堤200米以内的违章建筑进行了清除。其中,违章建房557户,私自葬坟132座,拉断堤身马路12条。 5月22日,东方红中学民办教师马永平被县教育局授予“园丁新秀”光荣称号。 9月,柴湖农技站荔学荣参与科研项目《湖北棉花综合技术应用》达到国家要求,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柴湖农技站为先进单位,荔学荣为先进个人。 10月,根据国务院1988年10月14日通知,“整修好江河堤防,确保防洪安全”的精神。①对狮子口堤段进行堤脚抽槽加固,加高加宽,全长3800米,投工110万个,总投资330万元。②对大同河段用石头护岸,抛石53700㎡,投工426.5万个,总投资1278.8万元。 12月15日,柴湖镇中心农贸市场破土动工,由柴湖九建公司负责承建,占地3000平方米,总投资30万元。
1989年
3月,市委组织部发文《关于在全县整党建党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的决定》,经过全镇三个月的工作,共处理不合格党员17人,其中党内除名12人,劝退3人,取销预备资格1人,延长预备期1人。 4月,柴湖镇小学组织编排的器乐合奏《喜洋洋》荣获湖北省第一届黄鹤美育节荆州赛区“三等奖”。 7月,中共柴湖镇委发文[1989]11号,表彰先进党组织13个,优秀党员132人(其中襄东12人,东湖13人,红英10人,柴湖15人,红升18人,红旗19人,镇直单位45人)。 8月,柴湖卫生院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中心卫生院”。同年同月被荆州行署授予“双文明”先进单位。 9月6日,东湖中心小学周保珍被县教育局授予“教改能手”的光荣称号。 10月,为了充分发挥耕地作用,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彻底解决柴湖人民温饱问题,镇委研究决定,“实施旱改水工程”。经过一个冬春的努力,全镇完成旱改水面积8000亩。 10月,镇化工厂投资兴建,年生产能力1万吨,年创产值350万元,利税20万元。该厂生产的稀工多元肥和复混肥远销荆门、天门等10多个县市。
1990年
1至4月,全镇连续降雨324.5毫米,太阳光照不足,造成7.9万亩夏粮普遍暴发锈病,在历史上罕见,使全镇夏粮在上年基础上减产830万斤,群众缺口粮达一千万斤左右,生活困难。 6月,全镇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6月30日24时为起点计算,全镇总人口为96259人,其中男性48426人,女性47833人,性别比为101.24,在总人口中其中汉族人口95947人,回族人口260人,蒙古族人口11人,土家族人口27年,满族人口10人。 8月,县政府根据柴湖镇贫困状况,按照有关精神,批准减免全镇九0年农业税64.8万元。主要用于实施“旱改水工程”。 8月,为了确保防洪安全,全镇组织劳力用一冬一春时间,对黄岔堤至黎明村处800米,胜利村处700米,沿江崩岸,抛石35000方,削坡挖土30000方,投工245000个,总投资6.5万元。 11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柴湖人民的温饱问题,经过一冬的努力,全镇新改水田9500亩,建生产桥15座,渡槽6座,过路函闸110处,滚水坝7处,斗门45个,总投资48.2万元。
1991年
3月,镇兽医站发现,全镇有二个村,四个组18户,30头牲猪患有“五号病”。为了控制传播蔓延,镇政府组织专班会同畜牧局领导一道,对病猪进行了就地捕杀烧埋,药品消毒处理。这次“五号病”的流行,给18家农户造成了近2万元损失。 7月1日,镇委召开“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大会,对做出显著成绩的25个先进党组织和125名优秀共产党员给予了通报表彰。 7月2日至8日,全镇遭受暴雨袭击,共降雨385毫米,由于雨势凶猛,雨量较大,致使54个村,415个小组,16400户的6.2万亩农田受灾,其中棉花3万亩,水稻1.5万亩,杂粮2.1万亩,此外,还冲毁农田2400亩,渠道47条,涵闸二座,堰塘69处,导致经济损失201万元,经镇政府申请,县政府拨给我镇二百万公斤粮食,三万元救灾款。 9月27日,经镇人民政府申请,县人民政府逐级呈报,荆州地区行政公署行文,给柴湖镇38个移民村,308个小组减免当年农业税75万元。 9月10日,在县教育局主持召开的庆祝教师节大会上,柴湖镇小学副校长宋育禄荣获钟祥县“优秀中小学校长”荣誉称号,东湖中学罗国秀荣获“优秀中青年教师”荣誉称号,成校彭学武等四位教师荣获“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10月,由于镇委、镇政府提出的“旱改水工程”顺民心,合心意,1991年底,全镇旱改水面积突破了四万亩。 10月,柴湖文化站荣获钟祥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双文明单位”。 11月,经荆州行署批准恢复停办的柴湖高中,体制属镇办市管。 12月,为了配合“旱改水工程”的用电,确保抗旱提水,电力部门在东西两大干渠、架设9条输变电线路,增加配变10台,760KVA。
1992年
3月,为了加快邮电通讯现代化进程,全镇改制安装500门拨号自动电话,总投资85万元,其中市业务部门扶持55万元,政府自筹集资30万元。 4月,在解决温饱,实施“旱改水工程”的同时,镇委、镇政府又作出“植桑养蚕,拉动经济”的决定,在六个管理区办样板基地12个,由于引进的桑苗质量差,生长慢,蚕种不足,流通不畅,被迫下马,挫伤了干部群众积极性。 5月,全镇非农业户达到1231户,3200人,其中居民220户,532人,为了加强对居民的管理,经市民政局批准,正式设立“柴湖镇街道居民委员会”。 7月,经柴湖镇委申请,地、市教委同意,柴湖高中教学楼破土动工,由九建公司承建,建筑面积1832平方米,拥有18个教室,8个办公室,总投资为70万元,是一所镇办市管的高级中学。 7月1日,柴湖红砖厂正式投产,年产红砖2000万块,可年创产值700万元,纯利40万元,总投资97万元。 10月,柴湖镇小学组织编排的小品《庆丰收》在湖北省第二届黄鹤美育节荣获荆州赛区“三等奖”。 11月,{电视专题片《历史的铭记》在柴湖开拍} 由水利部、长江移民委员会联合摄制的第一部反映丹江水库移民生活的电视专题片《历史的铭记》在柴湖开拍,主要摄取了柴湖移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庭院开发、邮电通讯和教育事业方面发生的巨变,该片由著名导演陈星执导,在中央电视台《国际交流》节目中播出。 12月,镇委、镇政府召开1992年度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会上对红升村37个先进单位、汪真斌等10名标兵,闵士义等30名先进工作者和夏德军等142名劳动模范给予通报表彰。 12月20日,柴湖教育组综合楼破土动工,由柴湖九建公司承建,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总投资37万元。
1993年
2月21日,镇委书记赵克斌,镇长李训灵在丝钉厂主持召开了加速丝钉厂发展的现场办公会议,会议听取了丝钉厂厂长王乃科关于丝钉厂发展规划及经济效益的情况汇报,并为丝钉厂筹集流动资金225万元。 7月1日,镇委召开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表彰大会。会上有10个“红旗党组织”、20名“党员标兵”、14名“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表彰。 8月30日,镇人大主席团、政协联络处组织100多名市、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及36个职能部门进行了认真评议,有10个单位测评为“优秀单位”、22个单位评为合格单位,食品营业所、移民办公室、邮电支局和种子站被评为不合格单位。 8月,柴湖文化站荣获荆州行署文化局表彰的“文明单位”。 9月,柴湖镇小学校长石章西荣获荆沙地区“优秀小学校长”荣誉称号,并被市教委授予“教育工作者标兵”,侯玉华等三名教师被授予“优秀教师标兵”称号。 12月,镇委、镇政府采取单位集资的方法,自筹资金15万元,在荆州中波差转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首先在街道居民中开通了有线电视,共传输12套电视节目。
1994年
1月1日,经镇政府研究决定,对农村教育附加费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进行改革,由原来村组对农户征收,管理区管理使用改为由学校直接在学生中征收全镇统一管理使用。 2月10日,湖北省省长贾志杰、副省长孟庆平、省政府秘书长程运铁到柴湖视察移民工作,省长贾志杰对柴湖移民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3月30日,市长陈永贵在柴湖镇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柴湖镇的扶贫问题。主要解决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方面的问题。94年,柴湖移民村继续享受农业税的减免政策;二是工业方面的问题,市农行为丝钉厂解决160万元流动资金,为油厂解决100万元流动资金;三是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解决汉江崩岸治理,倒口排灌站电排闸代管费减免,以及红英、东湖两个办事处农田灌溉问题。四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由柴湖镇负责备石料18000方,市计委、市交通局解决资金20万元,对柴湖至大同段的公路进行维修,并在年底建成通车。五是关于教育卫生方面的问题。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市委副书记杨道洲,副市长贺明海、杨俐梅、魏金声,人大副主任彭朝煊,政协副主席杨俊道,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 4月12日,全镇有线电视安装完毕,为发展有线电视,更新机器设备,支付线路维护及整个设施运转费用,市物价局发文,从1994年5月起,在全镇有线电视用户中开始征收视听费,每户每月5元,若一次性交清全年可免交一个月。 5月,为确保汉江安全渡汛,倒口病闸进行整险维修,总投资10万元。 5月,柴湖二中教学楼破土动工,由九建公司承建,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总投资65万元,其中单位及个人捐资25万元。 6月20日,柴湖砖瓦厂、油脂化工厂、柴湖丝毯厂由镇办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6月20日,为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全镇人民尽快脱贫,镇委、镇政府下发[1994]14号文件,对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给予15项优惠政策,从而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8月,原红英中学合并到柴湖二中,原东方红中学、胜利中学、大同中学合并到柴湖一中,原大同中学改办大同小学,将原大二小学、大一小学撤销,迁址到大同小学。 8月5日,市政府在西宾楼召开教育普九工作会议,组织25个市直单位对口支援柴湖镇21所贫困村小学普九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副市长魏金声,市人大副主任彭朝煊,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孙中银,柴湖镇委书记汤旺林,柴湖镇镇长张新德以及25个市直单位负责人。 7月至8月,柴湖镇按照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要求,将原有的8所初中合并为5所初中,其中红英初中并入柴湖二中。大同、东方红初中并入柴湖一中,小学则由48所调整为45所,其中中心集、黎明两所小学合并为东方红小学,大同、黄岔堤小学合并为大同小学,泉店小学并入岗南小学。 11月11日,为沟通汉江柴湖、石牌两岸的交通,经市政府批准在柴湖大同村与石牌姚台村两岸设置汽车轮渡码头,总投资25万元由柴湖、石牌两镇自筹。 1995年 1月,在镇委、镇政府的扶持下,柴湖广播站投资1.2万元购买9000型录像机一台,柴湖广播站有了自办节目的设备和能力。3月,全镇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平均单产873公斤,比1971年亩平单产277公斤提高单产596公斤。4月,耕牛五号病大流行,全镇有9个村,近100头耕牛被打死深埋。4月,柴湖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荣誉称号。10月,柴湖镇在一九九四年农村经济实力评价活动中,被评为棉花总产量单项实力第一名。10月,钟祥市丝钉厂被湖北省评为银桥企业(100强企业),跻入钟祥市亿元企业行列,成为钟祥市首家亿元乡镇企业。12月25日,镇政府召开教育“普九”总结表彰大会,会上有3个先进管理区、18个先进村,15所先进学校,100名先进个人受表彰。 1996年 1月6日,镇委召开一九九五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会上有15个综合单位、8个农业单位、6个工业单位、5个社会治安单位、7个计划生育单位、104个先进个人获得通报表彰。2月,改建政府机关办公大楼,由柴湖九建公司承建楼房基础采用钢筋水泥加固,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楼房结构由二层升至四层,总造价96.23万元。3月3日,镇委书记汤旺林在柴湖卫生院主持召开卫生院门诊大楼现场办公会议,会议就门诊大楼的建设资金、施工、管理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认真研究。会议决定卫生院门诊大楼于1996年3月15日破土动工,由柴湖九建公司承建,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总投资80.72万元(其中镇政府扶持20万元,市移民局扶持20万元,市卫生局扶持10万元,其余资金自筹)。4月25日,为减轻农民负担,杜绝中小学校乱收费,镇委、镇政府下发[1996]20号文件,明确的作了六项规定,对单位领导年终实行一票否决。5月,柴湖一中综合楼破土动工,由柴湖九建公司承建,建筑面积1430平方米,总投资48万元。5月,在全国中学化学竞赛中,柴湖镇团体总分居全市第5名,其中,柴湖一中荣获省级“优胜学校”,学生李新民获国家一等奖,四人荣获省级三等奖,曹鹏荣获国家“优秀园丁”称号。5月,在全国小学教育奥林匹克竞赛中,我镇辅导教师尚明安、徐清玲荣获国家二等奖。6月,柴湖镇鱼池村党支部书记全廷敏在寺沙道194公里处被人用砖头砸死,至今命案未破。7月2日,为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钟祥市丝钉厂”改组为“湖北大柴湖钢丝股份有限公司”。7月2日至9日,8月2日至5日,两次特大暴雨袭击柴湖,降雨量达376毫米,受淹农田6.69万亩,其中棉花2万亩,水稻1.5万亩,旱杂粮3.1万亩,渔池漫塘2800亩,交通中断12处,冲毁桥涵114座,倒塌房屋540间,死亡耕牛34头,牲猪12头,市政府减免粮食定购任务116万公斤,拨救济粮100万公斤,救济款10万元。8月至10月,乡、镇人大换届,王宽荣、杜启洪编著的《乡镇人大换届实务》一书被省人大,荆沙市人大指定为乡镇人大换届操作指导用书,发行量超过6000册。9月,柴湖镇党委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一九九六年党报党刊发行先进单位。10月,柴湖小学自编舞蹈节目《乡里娃》,在湖北省第四届黄鹤美育节音美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奖”。12月,柴湖镇人民政府被荆沙市委、荆沙市人民政府评为荆沙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2月,镇区1000门光纤程控电话开通,装机用户456户,总投资150万元,其中市局扶持50万元,其余自筹。12月,柴湖文化站荣获湖北省平原湖区“特级文化站”荣誉称号。1997年 3月,柴湖镇杨埂村妇代会主任苏玉香、李官桥村妇代会主任韩红、岗南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花被钟祥市人事局、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4月15日,柴湖农行职工姚宏等四名职工,凭着职业的敏感性和高度的警惕心,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并协助派出所干警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7月,根据市人民政府[1997]37号文件精神,从1997年7月起,农村村级财务开始实行村帐镇管。村级财务组由村财经委员、民主理财小组组长、专业会计和出纳(可兼职)组成,统一管理村组各项资金和组级帐务,专业会计协助村财经委员工作,具体管理组级财务,村一般不设专职出纳,出纳由村财经委员兼任。7月9日,南方八省玉米现场会在柴湖镇召开。会议由国家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持,国家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陶汝汉、作物栽培处长梁志杰、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张绪根、荆门市委副书记温遂和、副市长罗昌斌、农业局长候荣雄、钟祥市委副书记徐远山、市农业局长甘德林共56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交流了玉米生产开发情况,讨论了今后如何解决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参观了柴湖镇大面积多熟制玉米套种示范样板田。7月30日,柴湖街汉江大道水泥路面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00万元。8月30日,柴湖至红旗全长10公里的油路硬化结束,总投资200万元。10月,东湖光纤500门程控电话安装结束,东湖管理区的任滩、吕庄、苏榨、新联四个村的程控电话开通。总投资405万元,它是全市第一个管理区级程控电话站。10月,投资780万元在吕庄兴建了大型电灌站,解决了红英、东湖管理区4.2万亩干旱死角的灌溉问题。10月,柴湖分割冷冻食品股份公司正式投产运行,总投资272万元(其中长委入股105万元,市棉花总公司入股30万元,镇政府入股91万元,职工入股3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