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柴湖论坛 门户 柴湖资讯 查看内容

大力弘扬移民精神 建设柴湖美好家园

2012-3-28 00:58| 发布者: 浩男大帝| 查看: 2342| 评论: 0

摘要: 钟祥市柴湖镇,是新中国成立后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20世纪60年代,因汉水治理修建丹江口水库,5万河南淅川移民整搬整迁,成建制地迁到大柴湖垦荒造田,重建家园。目前全镇人口逾10万,有“中国第一移民 ...

祥市柴湖镇,是新中国成立后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20世纪60年代,因汉水治理修建丹江口水库,5万河南淅川移民整搬整迁,成建制地迁到大柴湖垦荒造田,重建家园。目前全镇人口逾10万,有“中国第一移民大镇 ”之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柴湖人民以伟大的气概和实践,创造了伟大的大柴湖移民精神,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当前,认真总结移民经验,大力弘扬和实践大柴湖移民精神,对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充分发扬移民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共建柴湖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柴湖移民精神产生的背景

一种精神力量的形成,有它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人口构成以及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

柴湖移民是丹江口水库的早期移民,是丹江口水利枢纽一期工程38万移民的一部分。1958年9月1日,丹江口点燃开工炮,从此拉开了丹江口水库移民的帷幕。

河南省淅川县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为了成就大水库建设,1959年2万多库区人怀着祖国至上的博大胸怀迁往青海,成为丹江口水库最早的首批移民。但是由于不适应高原气候等原因,大部分移民被迫返迁原籍。嗣后,返回淅川的移民在经历了身无定居、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经鄂豫两省协商并报中央批准,实施“河南管迁,湖北包安”的移民政策,将大柴湖纳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项目进行围垦。自1966年开始到1968年结束,7.5万移民迁入荆门、钟祥两地,其中4.9万移民集中安置在大柴湖。

大柴湖是汉水冲积的积淤地。历史上曾是人口稠密、商贾云集的鱼米之乡。1935年汉水上游连降暴雨,肆虐的洪水冲破河堤,三万多百姓被洪水冲走,10多万亩良田变为一片汪洋。以后这里常年没有人烟,成为汉水的自然蓄洪区,长满芦柴,遍地污水。移民刚搬到这里的时候,行政区不叫大柴湖,而叫新建区。周总理得知后对湖北的领导同志说,“还是叫大柴湖好嘛!”大柴湖由此得名。

汉水见证了大柴湖的荒芜,也见证了大柴湖的历史变迁。移民迁入后,住在低矮潮湿的芦柴棚里,开沟挖渠排污水,筑堤架桥修公路,砍除芦苇造良田,花费了近10年时间。同时,为了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在没有站稳脚跟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域外的大中型水利建设工程,接受最艰巨的任务考验,用生命和汗水谱写出移民的辉煌篇章。大柴湖是个“锅底坑”,因为水利设施不配套,十年九灾,农作物产量十分低下,加之人多田少,资源不足,移民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是全省最贫困的乡镇之一。尽管如此,移民体谅国家的困难,不等不靠不伸手向上,改变单一的旱杂粮种植模式,实施旱改水种水稻工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不少人走出柴湖,外出包地垦荒或者进城打工。他们继承先辈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在他乡异地,在不同领域,耕耘着希望,收获着喜悦。前些年柴湖在钟祥、荆门、沙洋外出包地的有数千人。在钟祥城区集贸市场做生意的,柴湖人约占三分之一。有两万多人进城创业打工,人员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经过苦心历练,现在在深圳有一批开工厂的企业家,上海、北京出现了花卉养殖柴湖集团军。个人资产在百万元、千万元甚至亿元的老板大有人在。

最近几年,柴湖移民借助国家对水库移民的政策关怀,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生产和生存环境,现在耕种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新建住房是小洋楼,走的水泥路,喝的自来水,贫困落后的面貌正在逐渐改善。

柴湖是以移民为主体建制的乡镇,移民是柴湖的特征,移民文化是柴湖文化的特征。柴湖移民由秦岭南麓的豫西南迁入鄂中的江汉平原,新家与故土相隔千里,文化风俗差别巨大,但移民搬迁之后“入乡不随俗”,生产方式、民风民俗、话语口音等,依然是“老习惯”。粮食生产以旱作物为主,吃饭以面食为主,说的是地道的河南话,看戏是河南的曲剧豫剧。这里被誉为“小河南”。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域环境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移民的文化习俗与当地的文化风尚发生了碰撞和摩擦。移民面对生存环境,在团结一致抵制歧视的同时,打破划地为牢的心理,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做到了入乡随俗。他们与当地人结亲通婚,向当地人学习棉花水稻种植技术,学习当地语言,视自己为钟祥人,在爱淅川老家,怀念老家的同时,立足钟祥爱钟祥,为钟祥建设出力,为钟祥争荣誉,以钟祥人为荣,使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在柴湖碰撞出火花。

当年为了照顾移民的文化习惯,柴湖党委不惜重金从河南请来曲剧团、豫剧团为移民演出。又在学校和农村选拔人才组建了亦工亦农的曲剧团和豫剧团。80年代,柴湖曲剧团曾经冠名“荆州地区大柴湖曲剧团”,在鄂豫两省巡演20多个县市,名扬四方。90年代中期,柴湖文化站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特级文化站”,柴湖镇被荆门市授予“先进文化乡镇”。多年来,柴湖文艺演出团队,在融合文化中创造新形式,自编、自导、自演了很多反映移民生活、鼓舞移民志气的文艺节目。由于特色突出,多次代表钟祥参加地市演出比赛,夺得奖项。本人所著展示移民历史、体现移民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移民大柴湖》一书出版发行后,获省市级大奖,相关报刊连载,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以后电视台还拍摄了同名5集电视系列专题片。柴湖移民文化成为光耀荆楚的独特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二、大柴湖移民精神的文化内涵

柴湖移民精神是柴湖移民文化的核心。柴湖移民搬迁的年代,正处于“文革”时期。当时,由于政治上的动乱,经济上的困难,加上对移民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相关政策不配套、难落实,所以使倾尽物力、财力、人力、无私奉献的移民最终遇到了无法想象的生存困难。但是,移民们却没有计较所得所失,靠着“听党的话、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念,以铁肩和勤劳的双手,在再造一方沃土的同时,铸就了他们不畏艰辛的不屈性格,展示了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铸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推动社会前进的大柴湖移民精神这一宝贵财富。

大柴湖移民精神主要表现为:

1、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为了治理汉江,为了国家建设,广大移民胸怀祖国,肩负民族大义,挥泪大搬迁。他们告别祖宗、告离乡亲、告别故土的一草一木、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背井离乡的实践,充分体现了移民舍小家、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2、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柴湖移民经历了多次搬迁,元气大伤。搬迁柴湖时,他们手中只剩一担两筐。面对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们迎难而上,顽强奋斗,用生命和汗水在荒芜的沼泽地上,排污水,修道路,砍芦根,造良田,建设新家园。虽然这一困苦的道路较为漫长,但是他们始终无怨无悔,用奋斗改写大柴湖,用奋斗开辟新天地,谱写出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创造了中国移民的骄傲。

3、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移民重情重义,在移民的安置和建设过程中,当地居民以宽大的胸怀接纳移民,支持移民建设。移民为了回馈钟祥,除了改造荒湖之外,还积极参加当地的温峡水库、高潮水库、利河口清淤、皇庄堤岁修、焦枝铁路等工程建设。他们真心真意,情洒热土,互结同心,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形成合力办大事,抗大灾,创大业,真切地表现了他们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4、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从淅川搬迁到芦草遍地的柴湖,条件极为艰苦,但移民们没有灰心丧气,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发扬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建设新家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柴湖人大胆解放思想,在全市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走出乡土进城打工创业。许多移民青年经过个人努力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成为民营企业的大老板。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柴湖的发展带来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动力。

柴湖移民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具体体现。它既有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又凝结着一个群体一个时期的精神活力,是汉水文明创造的永恒精神财富,是被共和国铭记的大柴湖的灵魂和传家宝。

三、弘扬大柴湖移民精神的几项措施

回望大柴湖历史,栉风沐雨,历经风雨沧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移民精神的实践中,柴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然而,由于地方资源匮乏,既无可开发的山水资源,又无可利用的人文景观,相对于当地居民,柴湖的经济建设依然缓慢,文明程度有待提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很多困难并任重道远。如何加快柴湖的经济发展,如何实现柴湖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筹谋和规划,需要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但是,无论是全面筹谋和规划,还是围绕战略目标实施方案,都不能忘记弘扬大柴湖移民精神,创新移民文化。我们应该在移民文化这一特有的资源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高扬移民旗,打好移民牌,唱好移民戏,使移民精神这一传家宝得到传承,鼓舞和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把精神力量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同时,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了解柴湖、理解柴湖,关怀和支持柴湖的发展,共建柴湖的美好明天。为此,谨建议:

1、设立柴湖移民文化节。移民在原籍有“赶大会”(即赶大集)的习惯,设立柴湖移民文化节必会受到移民的热烈拥护。举办移民文化节,就是引导群众通过文化活动自我展现、自我服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举办移民文化节,大力弘扬移民精神,让更多的柴湖人产生归属感和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建立起人人爱护柴湖的心理机制;通过举办移民文化节,提供内外信息沟通的平台,加强镇内与镇外、干部与群众、远亲与近邻之间的联系,密切上下左右的关系,创建移民文化与当地文化更加融合的途径;通过举办移民文化节,展示移民文化、促进经济交流,促进市场繁荣,拉动餐饮和旅游业;通过移民文化节,邀请柴湖创业成功人士介绍经验,邀请专家学者到柴湖把脉,共商发展大计,扩大柴湖的影响力。办节时间每年1次,可根据当年情况,确定1个主题或1项、或多项活动项目,规模适度。

2、设立柴湖移民文化研究会。是为有志于移民文化研究的人士提供交流平台,拓宽我地与外界正常交流渠道,建立与专家、学者、媒体的联络机制。主要任务一是深入研究大柴湖移民精神,二是考察梳理民意民情,为政府部门政策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为柴湖争取和创造发展机遇,。移民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方向和预期目标。(1)全方位、多层面地挖掘整理移民文化矿藏,深入探寻移民精神,开发文化资源,通过有效方式,打造柴湖“中国第一移民大镇”品牌,为柴湖发展建设服务。(2)移民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汉水文化、迁徙文化、移民精神、生态文化、风俗文化、文化融合、移民文化产业发展与移民政策信息等。(3)建立与外界的学术沟通渠道,发展研究人员队伍,提供献爱心活动和研究平台。移民文化研究会人员不分域内域外,不分人群类别,只要对移民事业热心,有志于对移民做贡献的仁人志士、企业家均可参加。(4)建立大柴湖移民文化研究网站,搭建互联网宣传平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给以必要的鼓励和支持。
3、筹备柴湖建制和移民搬迁50周年庆典活动。

2016年,将是柴湖建制和移民搬迁50周年的日子。50年来,移民还未有举办过庆典活动。为了鼓舞移民志气,展示移民风采、弘扬移民精神、树立柴湖形象,让更多感受柴湖的新变化,建议及早广泛宣传并制定庆典方案和活动计划。建议从现在着手开始收集资料,建立《移民柴湖50年》图片展览室和出版大型文献书《移民柴湖50年》,对柴湖50年来的历程有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并以此庆典活动为抓手和动力,大力推动柴湖的大建设和大发展。

4、加强移民文化品牌宣传,开发“柴湖移民文化生态游”产业。柴湖移民是丹江口水库移民的缩影和代表。它永远与举世瞩目的丹江口水库联系在一起,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联系在一起。柴湖移民精神不仅属于柴湖的财富,也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全国各大媒体记者,甚至瑞典等国外记者以及众多学者、专家、民间人士都曾纷纷前往考察研究。作为全国最大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水利移民集中安置区,这一历史的文化现象今后绝不可再生和复制,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空的转换,必将成为更多人聚焦的亮点。为此,建议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柴湖这一独特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宣传,将柴湖纳入钟祥旅游景点规划和开发建设,以“柴湖移民文化生态游”拉动当地经济建设。为了彰显移民文化,提供直观的视觉物象,打响这一品牌,在镇区周围的前营村或王营村拟选择现存较好又连片的原始老民房予以特殊保护,并在此展示相关移民文物;在镇文化中心修建永久性纪念标志物(类似如我市中医院的褐石浮雕墙)记述历史,展示风采,供游客参观研究。组织开展反映移民精神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活动,发展地方风味小吃,吸引游客。

着眼未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创新柴湖特色文化,弘扬柴湖移民精神,发挥柴湖移民精神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相信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力量和民间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柴湖镇必将以经济发展、和谐文明,更加美好的新形象展现汉江之滨,光耀荆楚大地。

(本文原载《荆门研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图片
    更多资讯
    严厉打击!湖北公安公布5起打击网络谣言典
    “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公安部决定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
    积极维护防汛救灾网络秩序倡议书
    近期,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多地出现居民被困和人员伤亡情况,全国各地
    钟祥市疫情通报(2022年10月29日)
    10月28日0-24时,钟祥市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无症状感染
    柴湖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公告
    第1号   柴湖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2年9月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
    好好学习 | 习近平“典”论建设网络强国
    青年之家大学生实践活动心得
    爱心从梦想开始的地方出发 支教大学生 王雨萌 从小我有当教师的梦,但因为别的原因
    粟建湘参加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周末卫生大扫
      1月14日下午,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粟建湘以一名
    粟建湘在柴湖镇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1月11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大柴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粟建湘在柴湖镇
    儿童服务站--欢欢喜喜过新年
    儿童服务站小朋友——欢欢喜喜过新年 凌玉潇 杨晨晞 我们辞别202
    儿童服务站—放飞梦想,拥抱未来
    儿童服务站—放飞梦想,拥抱未来 邓安 李韵哲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