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1|回复: 1

陕西吴起免费教育3年投入超8亿 官员称均富于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7 13: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陕西吴起免费教育3年投入超8亿 官员称均富于民

 6月30日,吴起县张坪小学宽敞明亮的学生餐厅。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杨万国 摄

  陕西神木的免费医疗曾引全国关注,距神木412公里的陕西吴起县,再一次触动国人神经:3年来,这个县一直推行“全民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45岁以下青年。

  教育和医疗两大难题,在这里,被一纸通告“免费”二字化解。

  吴起是如何做到教育免费的?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吴起全民免费教育能否被借鉴?

  调查显示,这个曾经的贫困县,目前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有钱,而“全民免费教育”也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耗钱。

  朱久伟的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一张单人床紧挨办公桌。沙发不够,人来了就坐在床上。

  这名年轻的财政官员掌握着陕西吴起县的钱袋子,他是县财政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

  与朱久伟的办公室形成对比的,是吴起的学校。

  吴起高级中学是县城最气派的建筑群。教学楼气势宏伟,教师公寓是花园式的,学生公寓全部配有独立卫生间。

  在吴起县,近30所中小学中,每个教室都装备了单价2万多元的“白板”,数十万元装备起来的地图室,数百万元购置的校车。投资1.5亿的体育场,依托校园建成。

  7月1日,朱久伟说三年来吴起财政投入教育超8亿。

  在这个面积3791平方公里的广袤县域,拥有13万人口,接近26000名学生(包括幼儿园儿童)。许多人的命运在这三年正悄然改变。

  王生玲,被改变的人生轨迹

  17岁的王生玲读高二了。曾同样成绩优异的姐姐当年在压力下辍学,如今已嫁人

  如果不是高中免费,王生玲的人生轨迹将和姐姐一样:辍学,干几年农活,嫁人,生子。

  这是陕北腹地,这是很多女孩曾经的共同命运。

  王生玲现在是吴起高中高二(一)班学生。在全年级1400多学生中,成绩名列前十。

  17岁的王生玲是吴起县五谷城乡人,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2006年母亲因病去世。这年,姐姐读初三,王生玲初一,两个弟弟小学。

  那年离中考3个月时,姐姐突然回了家,说不读了。

  像电影里的故事,本来成绩优秀的姐姐辍学干农活,她告诉弟妹三人:“暂时不急了,你们几个好好念”。

  家里种了20多亩地,一年收入7000多元。

  吴起高中校长张俊殷计算过,一个高中生一年需要学杂费3500多元。

  王生玲的父亲王兵川说,如果不是高中免费,他只供得起一个半孩子读书。

  2007年快中考时,王生玲偶然听老师说,高中不用交钱了。

  她有点不敢相信,回家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姐姐。姐姐愣了一会儿。

  王生玲说,她后来发现姐姐偷偷哭了,但姐姐已退学一年多。今年初,姐姐嫁人了。

  2007年8月,一分钱没交便在高中报完名了,王生玲才确信:真的免费了。

  高中两年,王生玲没从家里拿一分钱,除县政府每年补贴每个学生720元生活费,她还获得3500多元的奖学金。

  王兵川说,他压力小了很多,他现在筹备钱准备女儿上大学用。

  王生玲只知道,她的命运改变来自县里的“冯书记”。她没见过冯书记,只在开教育表彰大会时,远远看到过那位戴眼镜的叔叔。
冯振东,“免费馅饼”越做越大

  “免费教育”也给县委书记带来政绩和荣誉,这也鼓励着他和吴起县更大力度投资教育

  44岁的冯振东,是吴起全民免费教育的“推手”。2007年6月他调任吴起县委书记。

  吴起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曾经县穷民穷,教育欠账很多。2003年,随着能源价格飞涨,盛产石油的吴起,经济开始腾飞。一个数据是,2002年吴起地方财政收入8800多万,2009年16亿。2009年吴起排在西部百强县第十九位。

  “财力好转的情况下,该把什么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新官上任的冯振东思考的问题。

  “吴起的资源总有一天枯竭。到那时,吴起人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家致富?教育!”冯振东把目光锁定在教育。

  虽然财政收入暴增,但吴起农民的收入并无同比提升。“吴起有钱人只是少数,大部分并不是外面想象的那么有钱。”吴起高中校长张俊殷说。

  “家里如果有一个大学生,有一个高中生,就会十分困难,甚至返贫。”冯振东说,县里经过调研后,2007年秋季开始施行“免费高中”。

  分管收学费的吴起高中副校长闫志俊说,天上掉下“免费馅饼”时,他顿时轻松了许多。往年,学生哭鼻子请求暂缓交费的情况不见了。

  按吴起教育局统计,三年来,吴起财政为高(职)中免费教育投入3531万元。

  张俊殷介绍,免费后吴起高中优质生源大量回流。2006年,吴起中考前100名只8个留在吴起读书,其余都跑到延安和西安读书。免费后,前100名有60多名留在吴起。

  2007年吴起县还面向全国招聘高中优秀教师,以9万至15万年薪招聘了20人。

  吴起的高考升学率大幅提高。二本上线学生从123人增加到今年的287人。

  冯振东给免费教育取了一个口号:“人民满意教育工程”。这个“工程”开始在陕西出名。

  2007年11月,冯振东被教育部等部门评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个人”。

  7月1日,冯振东让人搬来这两年获得的奖牌和奖状,展示给记者看。他不否认这是他追求的政绩观。

  2009年10月21日,陕西省“县级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现场会”在吴起召开,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告诉各县区的一把手们,“优先发展教育,就是最大的政绩观”。

  2009年11月,吴起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冯振东被邀参会做主题发言,“我坐在前排,是最小的官。”

  当冯振东携教育部颁发的奖牌回到吴起时,心中又酝酿着“免费幼儿园”的计划。

  今年春天起,吴起5300多名儿童享受学前免费教育:全县28所幼儿园,不分公、私,所有孩子免书本费;每个孩子县里每年补助800元给幼儿园,作为运转经费和生活费补助;每名幼儿老师每月增加200元津贴。

  吴起最大的私立幼儿园园长刘惠青说,免费教育大大缓解了幼儿园的成本压力。

  冯振东的“人民满意教育工程”还包括教育硬件上大力投入。2007年9月,吴起投入3.5亿,对全县24所中心小学进行改扩建。标准甚至高于教育部一类标准,所有中小学配备了公寓、餐厅、创作室等。

  吴起还拿出数百万元为中小学配备豪华中巴车,接送师生上下学。据了解,县里为此压缩了县政府配车,开大会时,县里向学校借车用。

李金龙,干部送农民上学

  去年11月,组织部干部李金龙一路陪着19名年轻人到山东一所技校。在吴起,45岁以下的农民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

  7月2日,李金龙接到一个电话,一名学员暑假回老家,打电话向他问好。

  作为县委组织部干部,李金龙现在被人称“李老师”。他觉得“挺有成就感”。

  去年11月,李金龙陪着19名年轻人,乘汽车,换火车,一路护送到山东济南的蓝翔技校。19人都是吴起初中或高中没读完的青年农民。

  刘长瑞是其中一名。刘长瑞高二时辍学,后在吴起县城一个汽修厂打杂。去年,他听说县里“人人技能办”可以免费送年轻人去技校读书。就报了名。

  刘长瑞说,到技校后,他们选的是8个月的汽车维修全科班,学费9980元。县里把钱打给了学校。

  但技校的老师建议读两年2.4万的高级汽车技工班。刘长瑞给“李老师”打电话,李金龙给领导汇报后,又给这些年轻人人均追加1.5万学费。

  刘长瑞享受的“人人技能工程”,是吴起“人民满意教育工程”中的一项:45岁以下的青年,都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

  冯振东说,这是对15年的免费学校教育的延伸。他介绍,吴起的一项调研显示,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收入,是小学文化程度农民的4.3倍;有技术外出劳动力是无技术外出者收入的1.86倍。“文化程度的高低、有无技能,是决定农民收入高低的一个最关键因素。”

  2007年,吴起县成立了“人人技能办公室”。“全国独一无二。”冯振东说。

  吴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志虎介绍,为了让吴起农民学到真本领,“人人技能办”和山东蓝翔技校、渭南莆田学院等全国20所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培训协议。吴起4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只要报名,就由县里全额支付学费,送到这些学校学习。

  记者在“人人技能办”学员档案中看到,培训项目包括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等,也有吊机驾驶、美容美发、厨师等短期培训,甚至包括足疗。

  李志虎介绍,“人人技能办”成立三年来,已培训吴起县青年农民12830人。其中,学费最高的是3.5万元的海员培训,目前已有数名学员毕业上岗。

  7月3日,刘长瑞告诉记者,“同学都很羡慕我们可以免费读书”。他说,他在技校学得很扎实,明年11月毕业后,打算回家办一个汽车修理店。

朱久伟,“切饼人”的经济账

  作为财政局副局长,朱久伟认为吴起的财政完全可以保证免费教育坚持下去

  吴起高中副校长闫志俊有点担心吴起的免费教育“步子迈得有点大了”。

  他的疑问是,吴起除了石油,没别的工业,“石油能开采几年?十年二十年后,没有油了,财政没钱了,还免不免?到时收费,还能收得起来吗?”

  一名市民也表示了担心:“冯书记将来走了,钱也折腾完了,该怎么办?”

  掌管分切吴起“财政大饼”的朱久伟,对此有谨慎的盘算。

  朱久伟认为,吴起的全民免费教育并不需要多少钱,吴起的地方财政“完全有能力承担”。

  吴起每年的免费教育投入主要是:高中1555万;职教中心(职中)169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刨去省市承担,县财政承担1315万;幼儿园507万。再加上“人人技能工程”预算1000万。吴起“全民免费教育”支出是4500多万。

  他介绍,近三年来吴起在教育硬件设施投资6.5亿,目前硬件设施基本完备。今后除教师工资外,就是每年预算5000万的“人民满意教育工程”。

  朱久伟说,吴起并未挤压其他民生项目用来独撑免费教育。这几年,吴起在医疗卫生等领域也投资巨大。

  他以2009年吴起财政支出举例。当年,吴起地方财政16亿,延安市上收4个亿。留给吴起的可支配财力约12亿。

  其中教育投入2.8亿,占地方财政支出23.7%。而公开报道显示,过去三年,教育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不足15%。

  对于吴起,剩下的财政支出包括三农3.6亿,卫生1.4亿,交通道路1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2.5亿。

  朱久伟认为石油产业会带动吴起其他产业的发展。2009年吴起16个亿财政收入中,石油贡献87%,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10%,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约占3%。

  朱久伟介绍,吴起通过石油限采、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旅游业等逐步丰富经济结构。他认为吴起的财政完全可以保证免费教育长期坚持下去。

“吴起人”,“均富”的红色传承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传承让这里的官员更乐于尝试“均富于民”的施政策略

  每天下午7点,遍布吴起县城的高音喇叭开始传出音乐声,高亢的女声随着音乐激扬:“这里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

  在闫志俊的印象里,这样的乐声很多年了。

  在这座陕北腹地小县,“红军”、“革命”、“毛主席”,依然是地方官员津津乐道的话题。

  6月30日,吴起的头条新闻是毛泽东、周恩来等26座伟人铜像揭幕。铜像6月26日抵达时,吴起万人空巷。一名官员为这些铜像抵达吴起,沿途收费站一路绿灯免费放行而深感骄傲。

  6月30日,记者在胜利山上看到,许多群众观看揭幕,有人眼噙泪水。当地媒体形容,“3万多人沿街排开……感人场景仿佛又回到75年前。”

  闫志俊介绍,红军1935年长征结束后抵达吴起,开始搞土改,之后未曾反复。他认为,吴起因此更具红色传承。

  在闫志俊看来,作为革命老区,吴起人和这里的官员更乐于尝试“全民免费”,“均富于民”的施政策略,以此博取口碑和政绩。

  事实上,不仅吴起,整个陕北老区,包括其邻县志丹、同在陕北的府谷、神木,都在免费教育、医疗上搞得风生水起。

  冯振东承认“传统”及自身经历对他的影响。他兄弟六人,父母是农民,28年前他依靠国家的“免费教育”读完大学。

  冯振东说,今年秋季,全县的幼儿园将进一步免除全部费用。吴起将实现完全的15年免费教育。

  朱久伟有信心“免费教育需要多少,财政就划拨多少”。

  李金龙则有点担心“人人技能工程”每年1000万的预算“花不完”。他说,吴起人一些观念还比较落后,年轻人在家门口有点钱赚,就不愿去上学费2.4万的汽修班。下一步,他将加大宣传力度。

  高二学生王生玲则在憧憬中。她说想考中国石油“教育上花再多钱都浪费不了”

  对话

  免费学校能让更多孩子上学

  新京报:你2007年调到吴起当书记,高中免费教育随后推行。这在当时很少见。一些人认为这与你个人的风格和经历有关?

  冯振东:1997年,我就是延长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然后到延川县、宝塔区、吴起县担任党政正职,这期间我一直都很重视教育。

  我生在农村,我知道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学,可以节食缩衣、任劳任怨。

  我在吴起提出,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更多的老百姓,而公共财政用在教育上普惠性更广。建设一个高档宾馆,穷人不可能来住;建设公办免费学校,更多的孩子就能来上学。

  新京报:教育投入大、见效慢,很多地方领导宁愿搞开发区、建大楼。干一届就调走了,这个政绩可能就不是你的了。

  冯振东:作为一个领导,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不是钱赚得越多,就越有价值,不是官做得越大,就越有价值。

  如果办事为了让领导高兴,为了让上级提拔,就不会得到老百姓赞同。因此,掌握公共资源的领导,必须解决好为谁执政、怎样执好政的问题,真正做到在公共资源的使用上,让大多数老百姓受益。

  新京报:吴起为什么把公共资源优先分配到教育,而不是别的方面,例如医疗?

  冯振东:公共财政的蛋糕就那么大,这主要是如何分配的问题。不管你把公共资源分配到哪个地方,只要所做的事情普惠性更强,就可以优先考虑。

大学,将来毕业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即使有人反对也不敢说,担心被百姓骂

  新京报:因为吴起免费教育,国内有舆论开始批评那些比吴起更有钱的县。有没有担心冒出风头,而受到压力?

  冯振东:陕北这边有句话,“我穿我的红绣鞋,管去他人怎么说”。只要对老百姓有利,我们想清楚了,就不怕别人说。

  新京报:当年,这是一个重大决策。有经过专家评估或者人大审议吗?

  冯振东:我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注重调研。先做调研,然后让职能部门拿出意见,交由常委会研究该怎么办,最终形成共识。常委会之前,我和县长会与人大、政协提前沟通。所有预算都是经过人大批准,由县政府执行。

  新京报:常委会上有争论吗?常委会几次通过的?

  冯振东:没有大的争论。一次就通过了。

  新京报: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吗?

  冯振东:我们认为,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钱,都浪费不了,都是值得的。我想,即使有人想反对也不敢说。不是因为我书记的权力,而是担心老百姓骂。

把石油资源转移到人力资源

  新京报:石油毕竟有限。有一天吴起的石油没了,免费教育还能不能执行下去?

  冯振东:吴起石油维持50年没问题。再过30年,年龄大的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即使吴起没油开采了,年龄小的可以到其他地方创业。日本没有资源照样发展得很好。假如吴起人人有技能,人人成为企业家,完全可以走出“油主沉浮”的命运。

  新京报:陕北的神木、府谷等地方,都是靠资源发家,目前都在搞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作为地方当政者,选择高福利,是否是平衡贫富差距或稳定社会的手段?

  冯振东:教育和医疗与其他项目功能不同,这不是发救济款。教育的功能是让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提供一个发展的条件。优先发展教育,是把现在的石油资源转移到今后的人力资源上。

  新京报:5000万元,对于你们县财政意味着什么?有压力吗?有多大的持续性?

  冯振东: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人才,你要相信财富是不断增长的。现在我们靠石油,将来我们靠人才。有人才在这里搞发展,现在财政收入12个亿,也许以后是30个亿、50个亿。所以,5000万元是没有压力的。

民心会让“免费”延续下去

  新京报:地方的很多政策往往随着领导变化而改变,有人担心你离开吴起后,这个政策还会不会持续下去。

  冯振东:我搞的不是形象工程。如果99%的老百姓都支持(免费教育),让你当书记你敢做违背民心的事吗?老百姓不允许你改变,你就改变不了。

  新京报:从情理上讲确实如此。不过,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其延续性?有没有从人大层面对其制度化?

  冯振东:我们的政策出台,县委都有文件,是不会随便就能改变的。

  新京报:你认为吴起免费教育在全国推广的可能性有多大?你们有哪些经验和心得?

  冯振东:我们搞免费教育,是提供享受均等教育的机会,不因贫困输在起跑线上。

  各地经济实力不同,能免费到什么程度也不同。但重要的是,必须有这个理念。推行这种理念,我认为要跟官员、执政者的绩效考核挂起钩来。在资源的配置上,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上,要优先教育。

  如果像北京、杭州这些地方,孩子出生之前三年就要考虑幼儿园在哪里上, “丁克族”吓得不敢生孩子,怎么能叫“以人为本”、“宜居城市”?

吴起县免费教育一年支出

  吴起一年免费教育支出4546万元。

  其中幼儿园到高中阶段3546万元。包括,高中1555万(4237名学生,人均3670元);职教中心(职中)169万(891名学生,人均1898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县财政承担1315万元(共15642名学生,初中和小学人均1110元和694元);幼儿园507万(5321名孩子,人均953元)。

  此外,“人人技能工程”预算1000万。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3: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平权风起:陕北吴起免费教育调查
蓓蕾幼儿园占地3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有25个班,每个班都配备有30英寸彩电、DVD和热水器。学生过千,最多的一个班有59人。小朋友们在课上活动时,仍然会因为挤挤挨挨,看起来格外亲密。
这是陕西吴起县最大的民办幼儿园,学生数量甚至超过了该县唯一的公立幼儿园。因位于吴起开发区,外来务工者云集,大约有20%的入园幼儿为外地户籍。但收费不分户籍,每个幼儿每学期交纳650元的保教费、450-500元的生活费,还有50元课本费。
从今年春天开始,吴起县内所有幼儿园开始实行“一免三补”:免交课本费;每学期给在册的5222名幼儿补贴250元/人的生活费;像蓓蕾这样的民办幼儿园,按在册幼儿数,发放150元每人每学期的运转津贴补助;同时民办幼儿园教师还可以获得200/月的补助。
这只是吴起县免费教育的一部分。自2006年起,该县每年投入教育的资金都占县年度财政支出的10%以上,2009年达28493万元,占年度财政支出15.4%。4年里该县政策性教育经费投入已达12项计85964.39万元。
一座县城人口不过6.9万人的小县,对教育的重点投入,折射出其对目前当地经济迅速腾飞的反省与冀望。身处陕北资源带,石油产业已是吴起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财政支柱,伴随着地方GDP一路的高歌猛进。
1993年吴起刚开始发展石油业时,年地方财政收入仅有402万元,而2009年,该县完成生产总值81.87亿元,财政总收入27.5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高达16.07亿元。
这些华丽的数字,建立在自03年起,每年以30万吨递增的原油产量之上。能源使这一历史上因军事闻名的陕北穷地方一夜骤富。
骤富背后是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焦虑。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这是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的“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
对于地产陕北山沟沟的吴起小县城来说,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抽一桶少一桶。不可能永久依赖石油;因石油而骤富所带来的问题,诸如贫富分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正是其当下所面临的难题。
全覆盖的免费教育,从长远看,或正是这一“焦虑”的及时回应。
1. 读书会变好吗?
在近一次调研中,冯振东发现一户农户,女儿大专毕业却只能为私人打工,问及原因,是因为学费差了6000,学校扣着毕业证。
读书能否改变命运,在这个骤富的小县城,仍是充满模糊的。
比如县委书记冯振东的秘书冯炳荣,02年吴起县的文科状元,在西安交大读到硕士毕业,7年的开支约12万,农村的家里一年收入三四千。
柳的弟弟为了供养他这个大学生哥哥,只能辍学打工。而到他毕业时,也面临了公务员面试不过、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最后是冯振东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了柳,并破格录取了他。
“我89年上大学的时候,一学期的花费不超过100块,每个月的补贴就有13块6,从来没有听说有人上不起学,也没有听说过毕业了会没工作。”冯振东对本报记者表示:“推广免费教育,只是想让所有人能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所以就业形势再差,吴起县还是鼓励学生上大学,县上以赠学金、助学金、贫困生救助金等形式,几乎包揽了学生大一入学时的全部开支。在农村愈演愈烈的“因教致贫”下,这类努力看似杯水车薪,而冯振东说:“可是读过书的总比普通人好找工作,有技术的总比没技术的好找工作。”
在近一次调研中,冯振东发现一户农户,女儿大专毕业却只能为私人打工,问及原因,是因为学费差了6000,学校扣着毕业证。“我当时找学校说,先把证给她,让她先找到工作,那点钱也就是两三个月工资。后来就好了。”
在吴起,大专文化程度以上者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我们这地方,读书去了外面城市,只要能留下来的,都不会回来的;回来的,都是些实在找不到工作的。”
冯的孩子即在西安上学,尽管他并非吴起本地人,但逻辑可以类推。
2. 乡村大调查:骤富县的教育救赎
07年走马上任吴起县委书记的冯振东分析后颇为尴尬:“当时吴起的财政收入水平可以进国家百强县,问题就是人均收入低别人太多,不到人家一半。”
富县如何造富民?
2006年,吴起县总财政收入2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是陕西首个地方财政超10亿的县。财政局副局长朱久伟介绍原因,“一是原油开采量增加,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
然而同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98元,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89元、延安市平均水平127元。07年走马上任吴起县委书记的冯振东分析后颇为尴尬:“当时吴起的财政收入水平可以进国家百强县,问题就是人均收入低别人太多,不到人家一半。”
吴起县将解决思路定在了教育上,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进行会前调研后,并组织调研组,对吴起县实行12年义务教育与45岁以下农民免费技能培训进行调研。
吴起县高级中学校长张俊殷告诉记者:“我们每年高一招生计划大概是1200人,但2007年以前,每年都有100到200名上线学生因家庭贫困,不来报到跟着大人出去打工了。”
调查显示,当时吴起当地生均教育经费为3900/年,包括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的学前教育与高中。而一个家庭培养一个高中生,三年的开销在15000左右, 而吴起的农村家庭普遍不止一个孩子。“很多家长觉得反正孩子读不出书,白交学费,还不如直接去赚钱。”冯振东再次谈起这次调研结果时还能清楚记下这些数 字。
与此同时,乡村的结构正面临历史上最大的变迁。由于吴起县石油业发展,加上退耕还林政策的逐渐推进,农村生产结构也发生相应转型。农村家庭收入中,非农化 收入的贡献率愈高,而收入来源渠道的多寡正是拉大农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结果显示,与农民收入直接相关的并非学校基础教育,而是在职培训与技术培训。
吴起城镇化进程因油而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县、镇打工,调研组取样吴起的12个村的外出农村人口进行调研,报告显示:“掌握一定技能的人大部分文化程度在初高中以上,从事二、三产业,人均收入11157元。
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术的外出户大部分做一些体力活,人均收入4875元。”
城镇化更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其一是农村生源逐渐减少。
2006年全县在校学生25548人,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仅1244名,且分布在158个学校,一生一校的学校有31所,5生以下的有105所,因为生源 有限,农村教师队伍也存在大量流失。其二是城镇教育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原有条件无法满足新增学生。比如在07年之前,吴起并没有乡镇、村级幼儿园,而县内 也只有一所公立幼儿园,10余所民办幼儿园水准参差,无法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
这些问题常年潜藏乡村。这次的调研让吴起县惊觉。
随后不到一年时间,吴起县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提出义务教育向高中、学前教育两头延伸的要求。当年教师节,正式宣布免费教育由九年义务教育延伸到高中阶段并全部实行寄宿制,同时,针对全县45岁以下农民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3. 8.5亿大投入:教育公平的长长细账
教育局副局长齐祥飞告诉记者,吴起县在外聘请的特优名优教师,年薪为10到15万,还能解决家属两地分居问题,在吴起工作6年后甚至能分到120平米住房。
在吴起二中,已不见黑板粉笔,代之以电子白板。黑板大小的电子触摸屏内,储存大量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电子笔书写或直接调取网络课件。
这仅仅是吴起教育财政大投入的一个细节。
冯振东有一个说法:“修一公里路大概需要投入5000万元左右,而让全县的孩子免费寄宿就读,每年的财政开支也是5000万元左右。要想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是根本,所以,这样的投入值得。”
事实上,自06年至今,吴起县的教育开支花了17个5000万犹不止。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冯振东坦言,当时县委常委会讨论时,遇到过反对意见,正是因为觉得这笔开销太大太折腾,“凑合凑合得了”。
调研组的报告在此时发挥了作用。这一决定虽然以县委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但过程自然少不得折腾:冯 与县长王彦龙取得一致后,并与县人大、政协之前已有过公开和私下沟通,并得到了支持。
即使富如吴起,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这笔高达8.5亿的大支出中,校舍建设资金占了5.2200亿元。冯振东透露说,新建吴起一中就大约花了1亿5千万,另外还新建了二小、二幼。同时因为撤消农村小学,将农村学生并入城镇教学,也对原有一些学校进行改扩建,以实行寄宿制。
按照“部级标准”配备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施亦花去了1.4000亿元,其中建设吴起县教育信息平台及校园网即占2980万元。
所谓的一年5000万,是要在这一类校园建设、教学设施等固定投资完成后,免费教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的投入。自07年实行12年义务教育以来,吴起“五免 一补”(免杂费、课本费住宿费、取暖费、信息费,补贴寄宿学生生活费1.5元/天/人)的范围亦扩展至高中,支出在8634.6万元。除此之外,成绩优秀 的学生可以享受奖学金,贫困生亦有助学金提供。奖学金的发放比例为高中30%,初中20%,小学10%,分为一二三等,最高500,以百递减。贫困生的比 例约为20%,每人每年可获得800到400不等的助学金。仅这两笔开支共计3038.8万元。
在师资上的投入有:教师奖励金340万元;校长、教师培训费710万元;教师结构工资、骨干教师津贴2633.33万元;外聘教师工资510万元。
教育局副局长齐祥飞告诉记者,吴起县在外聘请的特优名优教师,年薪为10到15万,还能解决家属两地分居问题,在吴起工作6年后甚至能分到120平米住房。
此外,该县教育投入还包括督导经费、扫盲经费120万、今春实行的针对学前教育“一免三补”的250.2万,以及伙食补贴的“蛋奶工程”,标准为一学期计 125天,小学与学前班2元/日/人,初中3元/日/人,高中1.5元/日/人,共计527.91万元。这12项开支,共计85964.39万元。
4. 愈合那些失学者的伤口
并不是所有人都赶着贵的班报。“我们这里的人还是故土难离,人口又少,30岁以上的就基本没人愿意出去了。”李志虎解释为何每年的预算款都没有花完。
对很多没考上大学的农村贫困生来说,吴起的免费教育留给他们的为数不多的改变生活的可能通道。
在记者获得的材料中,列有针对45岁以下吴起户籍人口免费技能培训的“人人技能工程”款3000万。
但吴起县组织部副部长、人人技能工程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志虎对记者表示,该款事实是一年1000万的额度,如有人报名才去申请,至今为止所用不过1800万。
07年以来,已有12830人通过人人技能工程进行技能培训。单项培训价格最贵的是高级海员,在福建学习,全部费用3万5。在山东某著名技校学习高级汽修师课程的话,两年价格2万4。
并不是所有人都赶着贵的班报。“我们这里的人还是故土难离,人口又少,30岁以上的就基本没人愿意出去了。”李志虎解释为何每年的预算款都没有花完。
人人技能工程最受欢迎的一项培训是驾驶,累计报名人数已超过两千。除了第一批131名学员全部免费,接下来开始收一半费。
“当所有人都学同一项技能的时候,这个技能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了。”李志虎说。他认为,很多人的目的是只想让政府出3000多块钱考个驾照,因此第二批学员有限制条件:除了基本的本地户口外,还需年龄在30周岁以下,并自行承担一半费用。
记者获得的赴山东培训的学员名单显示,其主体为89-91年的初/高中男毕业生,全部来自农村。专业是自行挑选的,多数人选择汽车维修、装潢相关,也有学其他机械、厨师、美容美发等。政府为他们承担的最便宜的学费4380(学制1月),最贵的24000(学制2年)。
5. 免费教育:长效之激励
但与追加的大投入相比,像吴起这样的小县城,还是面对一个难题:教育并非投入就能马上出成效。教育局副局长齐祥飞告诉记者,吴起每年流失的学生约有百人,多半去了延安、西安、宝鸡等地上学。
在吴起,外地户籍与本地户籍的收费一致,民办与公办幼儿园的收费也一致。“教育局规定的。” 蓓蕾幼儿园创办人蔺颜斗解释。
齐祥飞对此表示,调研时对外地户籍的孩子入学是否加收费或者免不免费,确实存在争议,但是考虑到外来务工者对本地经济的促进,最后仍然决定一视同仁。
在吴起,民办教育力量薄弱,只集中在幼儿园。而这也是与吴起的学前教育资源有限、公立幼儿园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相关的。蔺颜斗从事建筑业,但一直对地方慈善 比较用心,对蓓蕾幼儿园,他自称投资了1500万,每学期只能收到65万的学费,却需要负担33万的教师工资,15万的水电费,七八万的办公费,七八万的 维护费,另外夏季有2万的接待费,冬季有18万暖气费。
“一免三补”后,他的收入将比原先有所增加。但奇怪的是,他仍表示:“想把幼儿园交给政府,房租看着给。”但没成功。
学期开始时,幼儿园方面已经跟家长们表示不收书本费,然而到现在,财政款还没放下来,而书店方面又向幼儿园催帐,所以又预收了每人50,待款项到位后退还。
而下学期开始,是否将对学生们的650元保教费实行免费,蔺颜斗表示尚未接到通知。
免费教育覆盖了幼儿园之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一个数据是,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回流。蔺颜斗表示,在西安、延安的民办幼儿园,对外地户籍的孩子会收取借读 费,一学期的收费要两三千元。今年春季开学,因实行“一免三补”,很多嗅觉敏锐的家长预测到免费的可能性,将孩子由延安、西安送回吴起,也有一些农村家长 带着孩子来看究竟。当时报名者排满操场,是幼儿园成立以来最壮观的一次。
因为有如此的投资与重视,2009年,吴起县成为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是陕北唯一入选地区。目前该县的初中升学率、高中普 及率及学前适龄儿童入园率,分别达到99.47%、96.12%及96.45%, 而在2006年,这些数字仅为61.19%、59.28%与61.19%。
但与追加的大投入相比,像吴起这样的小县城,还是面对一个难题:教育并非投入就能马上出成效。
教育局副局长齐祥飞告诉记者,吴起每年流失的学生约有百人,多半去了延安、西安、宝鸡等地上学。
在吴起,家境不错的人家通常会做两件事:在西安买房,将孩子送去西安上学。
当地居民刘女士表示,她的女儿就在延安上的初中,现在在西安上高中。“吴起教育质量还不行,整个环境还不够。”她解释让女儿独自寄宿在外的原因。
吴起县有两家初中,一中与二中,二中教学质量稍好些,因为义务教育,划片入校,也不收择校费,但是多数家长,仍然愿意托各类关系将孩子送入二中。目前一中招生不满,一个班约30名学生,二中为其一倍,班班爆满。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解决这一类差异并不在“免费”的能力之内。正如刘女士孩子的中考成绩,如果就读吴起县高中,将能得到5000元的奖励,而她却宁愿花5000借读费让女儿背井离乡。
这个富起来的地区也如多数地区一样,为中考、高考采取了许多奖励措施,如清华北大奖10万元,Top10重点大学5万。普通一二三本乃至专科都有5000到2000的奖金。
大力发展教育,是让吴起学子们走出吴起。假以时日石油采罄,吴起人可以由那些走出去的人反哺。吴起的这条惠之于百年教育的免费公共善政,善莫大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