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9|回复: 4

【散文】远念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3 1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江汉大平原,鱼米之乡,自古丰饶。

    家乡恰居于此,却似乎不在丰饶之列。它东接大洪山麓,西临汉水隔望荆山,南北西三面遥堤环绕,其状如盆,抱地二百二十五平方公里,拥十万众,史四十年。

    这四十年的历史对父辈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就是生命的全部。我所遥想的当年,母亲初嫁,父亲不过二十出头,风华正茂。数万个如此的家庭,一别豫宛故里,翻山越岭,跨省渡江,携手辗转来到这入眼皆是芦苇的荒沼之地,一穷二白刻在每一寸土地上,失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泪涌在眼里,流在心头……

    我很佩服周总理他老人家能那么妥帖地给出这块荒蛮之地一个名字——柴湖,他肯定没有亲历此地,缘何知道大家苦涩的心地里一时是种不出诗意的?如果换个人,可能我们这里就会被美化成“芦湖”之类的有意趣的字眼,叫起来顺口,写在纸上也有味,但那些字眼岂能表达这席天幕地的荒凉?

    夜月新凉,不知我的父辈们曾怀揣着怎样的感伤?

    然而,舟车不继,地远讯荒。双脚已经踏在这里了,就得扎下根去:烧荒割苇,和泥打坯,围堤防洪,开渠引水,筑路建房,植榆栽杨,饲猪养鸡,种棉梳麻……

    我们的父辈,就是这样年复一年饮着碱化的地下水,流着更加咸涩的汗,日日奔波在自己那贫瘠的一亩三分田里,播种与收获着那些微薄的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家园,竭尽心血想把它打造成为心目中的第二天堂。

    四十年转瞬即过,说起来状如云烟。

    如今苦消愁散,气象更新:田平地整,路直桥通,家家推翻了蜗居多年的旧舍,新起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十万人以农为本,纺织着四季的景致:三月间桃红柳绿,菜花十里,入眼皆是画;六月里麦翻金浪,新秧织锦;九月时银棉似雪,大豆入仓……对辛苦了几十年的父辈们来说,历尽坎坷之后,一丝丝的满足成了不可替代的幸福。

    我不能说我的父辈们的满足有什么错,他们一头的白发让你无法说出“小农意识”那个不屑一顾的词。但是与时代步伐所不协调的落后依然是不争的事实:还有多少人老无所养?还有多少儿童离校辍学?还有多少人挣扎在病魔划定的死亡线上?还有多少家庭在操心下个月的口粮?……

    一别几年,提起家乡的感觉依然如同斜阳下的巨石阴影一样使我不能释然。现在好像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民生了,都在扶贫了,我的家乡成了重点帮扶的对象。这或许是好事吧!但我更由心生出一种悲哀:与其食别人的嗟来之食,不如自己奋斗。难道我们这一辈人就不能从父辈那里继承他们拥有的一切,凭双手再去创造另外一个辉煌吗?

    或许我想得太简单了?或许我所固有的所谓自尊才是肤浅的,要不我为何十年漂泊,几不归家……

    但是,即便心如萍浮,水流千遭之后,我还会回到那个曾经出发的港湾吧!


    此木临春沽瘦月,我心依旧荡浮萍……


[ 本帖最后由 一念 于 2008-9-3 10:39 编辑 ]
发表于 2008-9-3 17: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情文化-【散文】远念故乡(1) 芦湖要比柴湖好听些。
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2: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原创!
发表于 2008-9-4 12: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叫芦湖好听的话,还不如叫夜壶响亮些!
发表于 2010-5-6 08: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不该下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