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9|回复: 2

一部水库移民的历史画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3 1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水库移民是世界级难题。水库移民属于非自愿性移民。水库移民工程是一项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今天,当我们为三峡大坝水利枢杻工程提前胜利竣工而讴歌库区移民的伟大奉献精神时,是否应把目光回溯到四十年前由丹江口水库迁移到湖北钟祥市大柴湖4.7万移民和他们子孙后代的历史变迁和精神风貌?

    今天,当南水北调工程正顺利推进并引起世人关注的时候,是否应把目光投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以及库区所在地淅川移民的命运、恩怨与奋斗呢?
   
    是的,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的《移民大柴湖》一书,就是一部全景式的十五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它从历史的高度、情感的厚度和理性的深度,展示了一部丹江口水库移民的历史画卷。作者以移民后代和移民代言人的身份,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历时四载,纵横两省(河南湖北)两江(丹江汉江),采访求证有关部门和当事人,查阅引用史料数百条,终于完成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大最早的一次水库移民工程的大视野的回望、大感情的自省、大手笔的反思。作品全篇不仅体现了决策层的决心和关怀,执行者的爱心和关心,而且再现了移民群众的奉献和忍耐精神,也融入了作者对移民的同情、赞美、感叹、疾呼、期待之情和血脉相连的移民情结。

备忘录:一段移民历史的沉重记忆

    水库移民是历史的必然。从战略决策的角度来看,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和丢卒保车策略;而从战术实施的角度来看,因小失大和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关联的原则往往也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因此,作者正视历史,直面现实,以时空转移的历史坐标为结构方式,从三个方面再现、描述了水库移民的历史变迁:

    泪别故土的悲壮——搬迁的憧憬与无奈。故土难移,金窝银窝不如狗窝,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土地情结,所以也就不难理解移民在举家搬迁时抱头痛哭的无奈和掬一把故土包藏并叩拜祖坟的深情;为了国家建设需要,作为汉江最大支流的丹江,必须为根除水患蓄洪灌溉造福下游更广大的人民服务,于是,水库移民深明大义,在初迁青海失败之后,又一次把复迁的憧憬投向新的家园。当然,作者也用大量篇幅追叙了移民搬迁前的规划、决策、动员和准备工作的来笼去脉前因后果,以及搬迁地的历史沿革、地域特色、人文资源和风土人情,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共和国一代伟人和省地市领导者的调研决策组织实施的风采。历史将铭记这一时刻——1965年4月21日,在中共中央中南局召开的武昌特别会议上,鄂豫两省省长联手写下“河南管迁,湖北包安”八个大字,从而拉开了丹江口水库移民工程的序幕。历史也将定格于这一幕幕移民大迁徙的画面——数万移民于1966年3月至1968年8月分三批乘卡车坐轮船告别故土。重放和回味这一场景,可以使当事人和读者共同感悟“人生自古伤离别”的内涵和背井离乡情难舍的悲壮!

    第二故乡的尴尬——创业的艰苦和徘徊。新生活的诱惑使水库移民充满无限希望,可一旦踏上“新建区”的土地,却是个人迹罕至凄凉荒芜的芦苇荡,以及藏身于苇林湖沼之中的简陋低矮似部队营房一样的筒子房。恶劣的环境与自然条件,搬迁前后的物资生活的巨大反差,威胁着移民的生存,也动摇着移民扎根柴湖的信心。为此,作者在不回避困难与矛盾,不粉饰移民生活状况的情况下,以更多的笔墨更饱满的激情歌颂了移民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搞好生产自救的气概和精神。为了建设好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大柴湖”,数万移民打响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荒湖之战:垦荒造田必先砍去丈余坚硬的钢柴芦苇并细挖芦根,于是拖拉机、砍刀、锄头、镰刀全用上,学生干部齐上阵,奋战10年的垦荒终于换来一片片绿洲;为治理“水袋子”,建立以排为主的排灌系统,先后修建了2个排水闸,开挖引河22公里,修建近百公里的9大支渠和10公里长的两大台水灌渠,配套桥梁65座,渡槽4座;兴建学校、卫生院……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图画的柴湖移民,就是凭着“共产党员跟我上”的豪迈,下雨天每人手中一把锹开沟排水的执着,大年初一修大渠的拼搏,为自己安身立命求生存谋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创业阶段出现过因土地纠纷和生活条件而闹返迁的风波,对土地进行过试种水稻和包产到户的两次革命,柴湖移民毕竟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不屈的性格勇气走出了生存的困境、迷茫和徘徊,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升华了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创造精神。

    走向明天的希望——脱贫的攻坚与出路。由于政治、历史、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柴湖移民尽管在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安营扎寨了,但人多地少的事实还是使移民陷入“吃粮靠统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怪圈。到2000年底,仍有近万人居住在当年移民的砖坯房内。当地饮水和医疗卫生条件差,地方病发病率高,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千元,低于800元的贫困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3.8%……贫穷,似一座无形的大山重重的压在移民们的头上,也牵动着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心。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贫困攻坚战打响了:李鹏总理曾经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上批示,国务院、水电部、长江委、省政府多次派出调查组,省委省政府在大柴湖先后两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对移民危房改造、农业税减免、医疗保障、饮水工程等14个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3000多户万名移民给予优惠政策,疏散搬迁至市内15个乡镇场385个村1236个组,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先天不足的贫穷病根;近十年来,荆门、钟祥两市先后派出近万人小康工作队常驻柴湖38个移民村,捐款捐物近千万元为扶贫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横跨柴湖镇东西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我们想把欠柴湖移民的情弥补一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如是说。作者满怀深情地点评:一个“欠”字,说明了共产党是一个对人民负责的党,一个“情”字,说明了共产党与人民生死相连的血肉关系。令人十分欣慰的是,在新的世纪,十万柴湖移民紧跟引路人,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又迈开了新的步伐,希望的曙光又重新点燃了复苏移民的热血、激情和憧憬!

    综上所述,《移民大柴湖》一书,是丹江口水库38万移民的一个缩影,填补了中国反映丹江口水库移民这一重大题材报告文学的空白;它是移民这一特殊群体与生活和命运的对话,是重新审视自我的历史回音,因而该书字里行间无不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它作为备忘录的意义在于:勿忘水库移民历史,感动柴湖移民的奉献与执着,唤醒社会对柴湖移民的认识与关注!

    心灵史:一种移民情感的真实描述

    通读纪实文学《移民大柴湖》,读者常常不由自主地被一种穿透力和震撼力所折服:或惊讶感叹,或嘘唏婉惜,或热血沸腾,或潸然泪下,或激情振奋,或遗憾追问。究其原因,在于作者以真情挚爱的诗化语言叙事写人的同时,也把水库移民那种倔强耿介、直率淳朴的性格和饱经沧桑大起大落的心灵史和盘托出——这也许就是真实的力量吧,尽管它是一段多么不堪回首、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情感折磨、心灵煎熬、精神创伤和希望不死的日子!

    迁徙的两难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迁移史。如从大西北黄河流域的农牧文明,到中原地区的城镇化文明,再到沿海地区的工业科技文明,人们总会择利而趋选址而居,这是一种主动自愿性的迁移,因此追溯考证家族史,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移民的后代子孙。水库移民是水利水电建设的产物,是水利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告别故土割舍亲情选择陌生探求未知的羁旅,是改变命运挑战人生的契机,也是付出代价作出牺牲无私奉献的代名词,这是一种非自愿被动性的迁移,因此,移民工程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也就决定了移民思想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在《搬迁篇》中,为了丹江口水利工程尽快上马,河南淅川移民初迁青海支边的失败,再迁钟祥柴湖的无奈,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凄婉的语言、真实的细节,描述了移民在两难选择中的情感历程:待迁的向往\初迁的酸涩、返迁的凄苦\再迁的悲壮。在寻找梦中伊甸园的过程中,移民是通情达理的,因眷念故土而出现的犹豫、彷徨、担心、忧伤、痛苦甚至个别人的抵触逃避也是可以理解的。对此,作者不回避,不夸张,以艺术的真实和催人泪下的感染力,将移民炽热的情感和坦诚的心灵展示给读者,塑造了一大批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群体形象!

    历史阴影的困惑。当移民满怀期待走进新家的时候,面对的却是一派荒芜凄凉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简陋的生存条件,他们不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失望吗?他们那种因巨大现实反差而不可抑制的愤怒情绪怎样才能有效化解呢?他们又是怎样在改造柴湖生产自救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呢?在《创业篇》中,作者重点描述了柴湖移民向命运抗争同贫困决战的心路历程以及逐步走出历史阴影向自我挑战的精神变化。水库移民是发生于“文革”动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它给当事人所带来的困惑是不能按照常规常理常情加以解释和说明的:恶劣贫瘠新家的感官刺激怎不使移民产生心理的失落、感情的怨愤呢?移民老上访户几十年到省城赴北京的奔走呼号风雨沧桑又怎能用“辛酸”两字概括?面对土地被占用、荒湖难治理、防洪没有安全感,住房吃水困难的几大问题且又长期得不到解决,怎不使移民满腹怨气苦水窝火呢?为了柴湖的稳定和发展,老一代移民干部付出了超人的代价,如李纪奎、吴丰瑞、邓述海、付明道、张相训等人,他们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改天换地的真诚打动人,以排忧解难的行动留住人。基础设施逐步配套,生存环境逐步优化,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终于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变化面前,移民群众的气也顺了,心也齐了,思想也通了,信念也更坚定了,他们在历经过失望——怀疑——激愤——忍耐——抗争——奉献的曲折复杂的情感炼狱之后,阔步迈向了一条自救自立自尊自强的希望之路!

    初见成效的欣喜。贫困不是移民的错,消除“贫困后遗症”是一项非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了刨去移民长期贫困的种子,从根本上扭转移民贫困积重难返的局面,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委书记到乡镇长,他们带着“补偿欠债”的感情扶贫,带着“猛药偏方”治贫,在进入21世纪的春天,柴湖大地终于迎来了春潮滚滚春色满园——在《脱贫篇》中,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激情洋溢地讴歌了党的扶贫政策,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党和政府给移民群众送去的关怀和温暖。面对着移民几代人梦想实现的变化状态,移民所表达出的更多是感恩心态,他们在拥抱希望时获得了许多个“第一次”的欣喜:再迁户分到了十几亩耕地并住上了宽敞的新房,白水庙排水工程彻底结束了房地水涝受淹的历史,学校卫生院大楼修善一新,黑色油路通到村组,几所福利院为孤寡老人送去福音,欠交的农业税全免了,生活救助款下发了,彩电摩的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复苏的柴湖移民在做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奉献之后,终于挣脱掉历史的包袱焕发出姗姗来迟的勃勃生机和春天信息!

    由上可知,移民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暂时的经济困难和生活贫困还可以忍受并坚守,而精神上的痛苦及不被人理解甚至被遗忘、忽视、歧视、误解的窘况更使人难以容忍。四十年来,柴湖移民的坚持姿态、抗争精神和恩怨交织,归结到一点,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对人性本质的阐释,是对社会公正公平的呼唤。他们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心灵史,也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和借鉴!

    教科书:一次移民工程得失的理性探索

    读完纪实文学《移民大柴湖》,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它不仅为共和国的水利建设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而且从回顾总结的角度对移民工程得失进行了理性剖析和大胆探索,它的思辨色彩更像一篇别具特色不可多得的政论檄文,它如教科书带给读者一些启迪和思考。

    水库移民的必然性与移民工程的科学性。古往今来,水库移民给了我们太多的经验教训,作者在书中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说明,为了破解移民问题的秘诀,美国、泰国、墨西哥和斯里兰卡等国曾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既然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是水库建设的牺牲者,那么在移民工程的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其科学性、可行性、补偿性的论证、修订、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移民世代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关系到移民生产力的形成开发问题,关系到移民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任何的草率、随意、仓促、武断和不负责任,将会给移民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政治移民的后遗症影响与移民政策的补偿机制。大柴湖移民是发生于“文革”期间的重大事件,受“重工程、转移民”的思想影响,成为安置欠妥后遗症较大的一个群体。这段充满坎坷的曲折历史,已在移民及其后代的心灵上投下了历史的阴影,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知错就改,知耻而后勇,这是共产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前提之一,而完善移民政策,建立优惠的补偿机制,在资金、物质、项目等方面给予扶贫的倾斜和支持,则是抚平移民心灵创伤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根本保证。

    国家利益与移民权益的统一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三点:其一,移民成本的负担分解问题.移民的牺牲与奉献不能超过生存的极限,水利建设的受惠者不能坐享其成心安理得,包括移民在内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享受社会公共资源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其二,服从国家大局意识与体恤关爱移民的人文情怀。这是从移民层面和领导者层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移民工程取得成功的基本因素,两者不能偏颇,更不能以一方取代另一方形成对立的局面。其三,决策者意志、执行者责任和移民要求三统一问题。从理论上讲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三者似乎就是一个未有利害冲突的利益共同体,但在具体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在有关政策的制订上,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距离和矛盾,因此,加强调查研究、注重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反馈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移民工程经济文化结构的重建与融合。随着时空区域的转换,在告别故土以后,移民作为一个开拓者将面临四个问题,即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结构的重建、社会关系的重组、与当地社会文化的融合。尽管这种重建与融合有时是很尴尬、被动的,并且也可能与当地的经济要素和文化元素产生一些合理而必然的碰撞、矛盾和排斥现象,但最终将在求异中共存,在互补中共进,从而在地方特色经济的开发和多元文化的繁荣中占有自己重要的一席之地。

    当然,水库移民的功过已被载入史册,它所带给人们的思索远不止以上几方面的扼要论述。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大柴湖》一书的认识价值、史料价值和借鉴价值将会日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巍峨大坝,水库移民的一座历史丰碑!

    滔滔汉江,移民精神的一首永恒赞歌!

【作者】黄叶斌
发表于 2008-6-3 12: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巍峨大坝,水库移民的一座历史丰碑!
滔滔汉江,移民精神的一首永恒赞歌!
心情文化-一部水库移民的历史画卷(1) 心情文化-一部水库移民的历史画卷(2)
发表于 2008-9-8 16: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移民大柴湖》好

《移民大柴湖》——
                   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