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阳春三月,久阴的天放晴,我踏上了回河南淅川县老家的路。过钟祥大桥,走陈安,上高速,经襄樊,越邓州,一路风驰电掣,踏上唐王桥,开始进入淅川境内,也就进入我的故乡,走进了过去的记忆中。那老屋旁的平地,已经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碧波荡漾的一库清水,放眼望去,烟波浩淼,水天相连,真可谓“山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河身如带势环弯,一线中流两岸山”.清代诗人徐光弟描写美丽的丹江似乎还在耳边回荡。那记忆中的老屋旁的学校,早已不是青砖土坯的瓦房,而是一栋栋整齐的楼房;那老家蜿埏曲折的山路,如今已是平整的水泥路,远远望去,恰是一条白带缠绕在山中;村子里,幢幢楼房邻路而建,煞是气派,摩托车,拖拉机不时轰然而过,耕田的,赶集的,走亲戚的,不一而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新春伊始,幸福和喜悦写在人们的脸上。老家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农村,城镇建设也如火如荼。崭新的综合体育广场和范蠡公园,似乎在告诉人们城市建设的不同反响。这也难怪,南阳市城市建设现场会连续两次在这里召开;还有专声名远扬的福森药业公司,铝业集团和冷轧集团,据说福森药业年总户值已突破20亿万元,税利突破4.5亿元,发展势头强劲,在河南省也是少见的。这与我现在工作的地方钟祥交相辉映,钟祥是江汉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湖北省发展县域经济先进县市。
老家淅川是全国第一移民大县。丹江水库的移民,与伟人毛泽东有直接关系,“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是可以的”。老人家以诗人的浪漫,轻轻一点,把丹江口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为修建丹江口水库,淅川移民20多万人。在经历了初迁青海的失败,甚至是鲜血和牺牲后,又经历了返迁、重建,复迁、创业的漫漫长路,有的外迁到他乡,有的后靠安置。由于处于特殊年代,水库移民特别是淅川移民成为安置欠妥的一个群体。庆幸的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作,移民的变化十分显著。后靠安置在淅川的移民如此,外迁到钟祥大柴湖的移民变化也是有目共睹。柴湖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省委、省政府先后二次召开柴湖扶贫现场办公会,投资1亿多元,使柴湖的交通、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根本改观,扶贫成效显著。如今,国家实施水库移民后扶政策,时间长达20年,不少人发出感叹“移民的春天来到了”。
淅川、钟祥,一个老家、一个新家,同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都以源远流长的文化而闻名遐迩。淅川是楚国始都丹阳所在地,钟祥是楚国陪都郊郢所在地,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先生说,楚国发展路线是由丹江到汉水中游,再到江汉平原。如今的丹阳已深入库底。柴湖移民沿着祖辈迁都南移的路线一路走来。
晚餐,那一道道从小爱吃的菜肴,苞谷糁、酸菜面条、芝麻叶、杏仁、羊肉汤等,使我如醉如痴;一声声熟悉的乡音,使我一个常年在外的游子心灵得到莫大的慰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既不是“少小离家”,也非鬓毛衰,”但回乡的感觉,恐怕与贺知章有点相似。
作者李定建系湖北省钟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曾兼任钟祥市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