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青年之家】儿童服务
【青年之家】拒绝纹身
【青年之家】传承军人
【青年之家】八一建军
【青年之家】关注乡村
【青年之家】成长小故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在柴湖街上生活久了,对柴湖的感受就越来越深刻。总有一种声音在催促自己写点什么,却又无处下笔。就写写小镇的片断吧,一个个的人物、一处处的场景,联结起来,就是柴湖的大画卷。百味人生,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笔下的记录。姑且称之为柴湖故事吧,毕竟缺少丰富的素材,靠印象、想象和主观臆断来编撰你、我、他都熟悉的故事!
. 如果你已经结婚,并且得了个漂亮的公子或千金,一定首先会想到给自己的孩子取个响亮的名字。然而,早前的人们有种信念:认为人的名越“贱”越好,阎王爷手中的判官笔不勾贱名嘛!所以我们都记得自己村里有人叫狗剩、牛娃、小癞、黑蛋…… 而他,连这样的名字也没有,大家都叫他“七斤”,按照常理推测,也许是因为他出生时是个7斤重的婴儿吧?! 在柴湖街上生活过一年以上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熟悉七斤的。就是家在农村的,提起他,不少人都有些印象。毫不夸张的说,你可能不知道柴湖新任的书记镇长、本村的支书村长是谁,但几乎不可能不知道七斤。他本名叫什么,没有人清楚。他多大岁数,可能他自己也忘记了。他是哪里人,很多人不知道,他从什么时候来到柴湖街,很多人记不得。 在很多人眼里,七斤只是他们生活中一道灰色的风景线:每天见到他,觉得很正常,他本来就应该在街上流浪的;如果很久没见到他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失落,最多有好事之人用自己的揣测,传播他会冻死或饿死或被打死或被压死……但过不多久七斤又出现在街面上,而这些好事者也并不会因自己猜测有误而产生一丝愧意。 印象中,改革开放三十年,七斤就在柴湖街上流浪了三十年。柴湖越来越美了,街道越来越宽了,楼房越来越高了,而七斤却越来越老了。依然是蓬头垢面的形象,依然是暗淡无神的眼睛,依然是四季如一的衣服,只是头发白了不少,腰佝偻了不少,身形萎缩了不少。 去年在街上遇到他时,他正弯腰捡拾地上别人丢弃的烟屁股——这几乎是他抽烟的唯一途径,他将烟头放进嘴里,右手从已经被黑色油腻糊得看不到本来颜色的军大衣口袋里,摸索出一盒市面上已经少见的火柴,本来并没有起风,他还是习惯性的用双手捂起一个小小空间,擦燃火柴,低下脑袋凑着火苗点上烟头,很陶醉的深吸了一口,就一直用嘴叼着烟头,沿着菜市场的小巷走远了。 七斤就是这样靠捡拾和好心人的施舍在柴湖街上生存下来的。听说他曾捡起餐馆宰杀后扔弃的带着血腥的生鸡肠子直接吞食,也见过他在餐馆包席宴会结束后将桌上残汤剩饭一扫而光,挑食的孩子将馒头扔到地上,他也会照样捡起来吃掉。这样无规律、不卫生的生活,居然从没听说他得到肠胃或其它疾病,在人们猜测他身体的抵抗能力的传言中,他早已成为一个神奇。 柴湖街上的人还是有很强的包容心的,不少人对七斤并不厌恶,哪怕是他身上有时会散发一些刺激的气味,也没有很抗拒式的排斥他。就算是调皮的孩子,也很少会欺负他这样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熟识的人遇到他,甚至会跟他打个招呼,而七斤也只是点点头,算是应答——似乎没听七斤说过一句完整的话,他有时嘴里也会喃喃自语,但谁也听不清他要表达什么。他会玩一种柴湖乡下流行的游戏——摆方,还能取胜在一些街边的玩家。在七斤路过以前柴湖那种老式的简陋茶馆时,总会听到里面有人叫他进去摆一方,茶老板会免费为他彻上一杯热茶,并在一旁观战。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与七斤一起摆方时,便有了一种人上人的感觉,但这并不是歧视,只能算一种自娱罢了。现在柴湖的茶馆已经变成以麻将为主的娱乐室,除了偶尔能在街头看到七斤与人摆方,这种场景也许已经不会再有了。 今年逛街的次数少了很多,也很少见到七斤了。但我知道,他一定还是每天在街上流浪。闭上眼睛,就似看到七斤依然在街道蹒跚而行,那茫然的目光象是永远也看不到前方的路。七斤是生活在这里的,但这个小镇却不属于七斤,他是小镇的边缘人,却也是小镇发展最忠实的见证者。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