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4|回复: 0

振兴大柴湖,他们在联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5 20: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柴湖四新村蔬菜产业发展记事(一)
柴湖聚焦-振兴大柴湖,他们在联动(1)
  市国土规划勘测院工作人员在四新村实地勘测。
  
  本报记者 钱华云
  大柴湖,周总理起的名字,如今再次成为热词。开放开发,振兴发展,共奔小康,成为围绕大柴湖共同的追求。
  开发需要支点,发展需要平台。随着工作组的进驻和各部门的参与,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的规划,聚焦了众多目光,吸引了各路英豪。
  近日,本报派出采访组奔赴四新村,关注蔬菜基地建设背后的那些人和事。透过规划的编制,看到了相关部门作风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力量的整合、效能的提高。
  
  迅速行动,他们与时间赛跑
  
  7月20日和8月7日,是市委驻村工作组谋划钟祥市柴湖镇四新村蔬菜产业发展的两个节点。短短半个月,各部门通力协作,高速度、高质量地初步完成了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配套规划,为该村千亩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20日,市委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驻村工作队及市移民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荆门市支行、农业银行荆门分行等主要负责人云集四新村,现场研究蔬菜产业发展壮大问题。经过研究,决定发挥土壤、水源、交通、市场等优势,重点发展蔬菜产业,确定了边策划、边规划、边设计、边宣传、边推进的工作策略。
  7月21日上午,经市委办公室驻四新村工作组协调,明确由市蔬菜办牵头负责产业规划制定,市水务局牵头负责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制定,相关单位配合制定各自规划,并限定了工作时限。一场围绕柴湖四新村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工作迅速分头展开。
  当天,市蔬菜办负责人付祖科赶赴基地,现场记录当地的沟、网、路、渠、电等实情,并与基地负责人沟通,为下一步的蔬菜产业规划积累第一手资料。各部门也纷纷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开展工作。
  耕地实地勘测是规划编制的基础。21日晚,市国土规划勘测院接到通知后迅速备战,22日上午,由副院长双涛带领的8人测绘团队带着专业设备赶赴现场。中午吃过盒饭,顾不上酷暑,他们立即趴在地面上布点,到晚上8点,实地数据测绘完成。赶回荆门,已是人疲马乏。23日,他们加班加点拿出第一份精准的“四新地图”,随即送往市蔬菜办,并按要求增加标注有关内容。
  农行荆门分行提前行动,派专人实地调查,为出台柴湖振兴金融支持方案做准备。该行主动向省农行汇报,在一个星期内推出了“柴湖振兴惠农创业贷”,提供专项信贷计划支持资金额度1000万元,并完成对四新村寿光合作社负责人赵平杰300万元的惠农贷。
  荆门供电公司在得知四新村发展蔬菜产业电力需要增容时,迅速向省公司打报告,拿出40万专项资金用于四新村电力增容,7月30日,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和相关配套电力设备运到村里,40人施工团队紧锣密鼓进行施工。
  
  团结协作,让规划无缝衔接
  
  从7月21日到7月25日,规划编制人员从零开始,根据四新村的实际情况,在征求业主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从科学性、前瞻性及实用性出发,

以文字和平面图反映在规划图上,用最短时间把初稿完成。  作为四新村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牵头单位业务负责人,付祖科感受颇深。他说,四新村的蔬菜产业规划,在4天的时间内拿出第一套方案及其相关配套方案,并在半个月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两套方案,得到了多方认可,这是前所未有的效率,这源于国土、水务、交通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和合力推进。
  蔬菜产业规划及其配套规划的制定,首先需要国土部门的土地测绘图,依据这个图纸,才能展开下一步的规划编制,而产业规划编制中,排灌水、机耕道、电力保障,这些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就需要涉及的相关部门配合,一个环节延误,所有的环节都不能继续,一个蔬菜产业规划的出台,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而在这次的规划编制中,所有部门都是无条件配合,无缝衔接。
  在规划编制中,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规划中涉及的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相互之间24小时保持密切联系,没有一小时的时间耽误。
  贯穿每一项衔接的都是细节交织。如何解决1595亩土地排灌问题?水务部门围绕与蔬菜产业规划方案配套,首先就水源问题拿出了两套方案:其一是从汉江取水,其二是取地下水。经过比较,前者涉及线路长、修泵站缺乏条件等,决定采用后一套供水方案:地下水比较丰富,打三口机井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在排水问题上,针对蔬菜怕淹的特点,制定了按十年一遇大雨24小时内排完积水的标准,设计了要求较高的排水渠网。每一步设计,都涉及到相应的测算,都涉及到与别的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了尽快配合蔬菜项目规划的最终出台,他们不断调整、反馈,实现了无缝对接。
  第一套规划方案形成后,市蔬菜办负责人拿着规划图一家一家征求经营业主意见,在征求意见中,企业提出对路网全面改造、更高标准建设的建议,这等于这套方案推倒重来,他们随之重新编制第二套方案。
  因为规划要重新做,而相配套的路、渠、水、电等规划也要重新开始,这就又一次涉及到每条路的长与宽、排灌水渠的深与长、电力线路的走向和增容大小等繁琐数据的再一次计算,而这些反映在规划图纸上就是毫米之差,没有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就会难之又难。
  经过各方沟通,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最终决定以第一套方案为主,充分吸收企业家们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有关部门再次进行了微调,形成了各方满意的规划方案。
  
  默默奉献,高效背后是付出
  
  半个月来,围绕柴湖四新村的蔬菜基地建设,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和奉献的很多人、不为人知的很多事令人感动。
  在四新村的耕地实地测绘过程中,市国土规划勘测院8名工作人员大中午一到现场,就冒着高温在现场连续工作10个小时,天黑前全面完成了该村现状测绘,连夜进行内业成图处理,第一时间提供了一份详细的田、水、路、林、渠现状示意图。
  钟祥供电公司柴湖供电所在对四新村生活用电的变压器增容项目中,尽管对防暑一再要求,但供电施工人员仍坚持每天顶着烈日作业,及时完成了任务。
  市蔬菜办的设计团队,每天不分白天黑夜,他们的办公室在深夜总是灯火通明。
  在规划编制中,市水利勘察设计院的丁兴艳、李伶俐、刘哲3名年轻女孩的平凡故事,感动了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徐飞,也感动了与之协调工作的蔬菜办等部门的人。作为荆门水利勘察设计院的员工,他们分别负责规划中的管网排灌水计算、数据统筹和预算。在这半个月里,吃盒饭、加班至深夜成了家常便饭。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点滴工作与几十公里外的柴湖四新村村民有什么关联,没有人知道他们现在对每一个数据的计算统计会不会在一两天之内、或者三五天之后,因为有关因素的变动,成为无效劳动而不得不重新计算。但他们必须一丝不苟地计算、统计每一个、每一组数据。
  加班是常态,按时下班成了奢求。丁兴艳好几天没出现在办公室了,每次电话联系却工作如常,虽然只有声音没有图像,但事情是一点没耽误。原来她是腿摔伤了,在病床上、在家里加的班。这段时间,刘哲每天的盒饭都是父母送到办公室。两个单身女孩子把业余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已婚年轻妈妈也是付出了巨大牺牲。这段时间,李伶俐只有一天晚上请假不加班,跟十个月大的孩子见了一面。            
  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柴湖四新村的蔬菜产业规划尽快完成,让四新村的蔬菜产业蓬勃发展。

未命名.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