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67|回复: 16

大柴湖为什么这么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9 17: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全淅林-----钟祥大柴湖,你为什么如此贫困
看到倪霞文章很是波澜起伏,他们为什么如此贫困,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跟着全淅林老师的足迹透视贫困:为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该书此章节经全淅林老师授权钟祥论坛义工板块刊载,严禁转载---如有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先天不足,埋下了贫困的种子。
            柴湖移民的贫困,由来已久,且出了大名,社会经济发展提速后,这里就越显得落后,越感到贫穷。
                  请看一看下面2003年的这组数字:
                  当地老居民区共有二层以上居民住宅楼1659户,平均4户一栋楼;
                  移民地区共有二层以上居民住宅楼697户,平均24.4户一栋楼。
                  老居民区共有各种车辆1410辆,平均4.7户一辆车;
                  移民地区共有各种车辆1436辆,平均11.8户一辆车。
                  居民区安装程控电话670部,平均9.7户一部电话;
                  移民地区安装程控电话849部,平均20户一部电话。
           2003年,移民村人均纯收入为980元,移民比全镇人均纯收入少1018元。
           人们不禁要问:同在一个柴湖镇,同为一方热土,同为一片蓝天,为何新老居民的差别这么大?
           是移民不努力吗?
           非也!一洼死水,一片芦林没了,“动物世界”没了。那一条条的大路小路,那一道道的大渠小沟,那一块块的长着葱绿的麦苗和油菜的地块,不是最好的回答吗?在红升管理区见到一块只有分把地的水稻田,那是承包地的主人把低处的土往高处挪,让低的地方更低,以减免大面积的淹没想出的办法,可以说,是用心在种地呀!哪怕是一分一毫。但是,他们吃不饱!
          地方政府不想办法吗?否也!
          从棉花种植3000亩发展到3万亩,从单产15公斤到后来的70公斤,从种普通玉米到推广杂交玉米,单产由200公斤到400公斤以上,政府到省农科院,华中农学院请来专家教授给农民讲课,从上世纪70年代养长毛兔到80年代引进奶山羊,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又提倡种魔芋,土豆,甘蔗以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搞产业结构调整,付出了多少心血啊,但是却不见凑效。努力付诸东流。
          是上边的支持不够吗?不是!
          自移民迁人柴湖后,上级党委和政府一直没有忘记柴湖这片贫瘠的土地,除了及时输血,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之外,还在政策上进行倾斜和照顾,从1983年起,省政府批准减免37个移民村的农业税250.68万元,并规定从1986年起到1988年这三年内免除“四税”,即农业税,工商税,所得税,牲猪屠宰税,每年“四税”达155万多元,三年累计减免465.66万元。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党和国家与移民始终心连心,救济款,救济物资源源不断,联合国捐助的奶粉人们也喝过,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会忘记。
           那么,究竟贫困的原因在哪里?难道这是一道永远也揭不开的谜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7: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来,已有众多的领导和专家对柴湖贫困的原因有过调查,有过分析,虽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大体可以归纳为:
             ——多次搬迁,大伤元气,家底子薄;
             ——人多田少,土地超载,无可供开发的资源;
             ——自然条件差,地势低洼,排灌设施不配套,有雨便涝,有涝就灾;
            ——农业结构单一,耕作方式原始,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双低;
            ——人员素质低,痴呆憨傻的多,思想守旧。
           除此之外,还可以再例举一些。但是,这已经够了,现在缺少的不是查找贫困的直接原因,而是缺少对这些原因的深度剖析,缺少对原因的了解。
           譬如说:人多田少的问题,为什么回人多田少呢?土地不是移民从河南背来的,按中央和省里的规划,移民的土地应该不少,现在人均土地不足8分田,除了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外,还有另外的历史根源。
            1966年8月25日,中央水电部文件指出:“围垦大柴湖,主要是安置丹江口水库移民。”省革委会1968年4月10日文件指出:“移民每人按2亩耕地安排。”可是真正落实4.9万移民的耕地只有6.3万亩,短少3.4万亩,每人0.7亩都打了折扣。后来开沟,修路,建房又占用了部分土地,人平均只有1.1亩,另有17个大队,101个小队,当时人平就没合到1亩田。2002年,钟祥移民局苏金德同志带领人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柴湖土地进行测算,柴湖围垦区内的总面积是225平方公里,其中柴湖镇10.5万新老居民只占153平方,而移民人口达7.5万人,所占面积仅有76平方公里,只占围垦区版图面积的三分之一,实际情况完全背离了“围垦大柴湖主要是安置丹江口水库移民”的中央文件精神。移民搬迁安置的年代,是无政府主义猖獗的年代,不要钱的土地谁都想要,移民忙着搬迁,围垦区周边的旧口,罗集,文集,皇庄以及部队却忙着圈地,都把手伸向柴湖,当上了“地主”,使三分之二的土地成为非移民用地。
            在一份当年柴湖公社要求退回移民耕地的报告中,有一组数据让人看了感到震惊和不敢相信:
            当时在围垦区内的的部队,农场,原有土地只有1100亩,几经演变,实际拥有土地超过原有的10倍还多,达到19000亩。邻近的社队纷纷插足,罗集公社占去5000亩,旧口占去6000亩,陈集公社隔着汉江也跑过来占了8000亩,其它还有县旱粮场,皇庄公社又占去1万多亩……
            据一位叫全庆喜的移民退伍军人回忆,罗集青苗村把庄稼种到鱼池村4组的屋檐下,凭的是当时县领导人的一句话,他形象地模仿那位领导人的动作,把大手有挥,说道:“就从这里分开,东为罗集,西为柴湖,挑个沟为界吧!”旋即,垦区内的数千亩土地就由姓“柴”变为姓“罗”了。
            身处异乡,初来乍到,势单力薄,连东西南北还分辨不清的移民,眼睁睁看着身边的土地被占,但毫无办法。随后,代表们虽然一次次写仪案向上反映,政府也一次次写报告要求解决,移民老干部,原柴湖镇副镇长李汉强同志一次又一次上书省委,直到生命最后,但终因历史更变,土地问题成为遗留陈案,一笔永远也算不清楚的糊涂帐。
            想想看,移民来养命的土地都没有保障,哪里还有什么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还有何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其次,如柴湖“水袋子”问题。形成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过度开垦,没了蓄渍区。当初,省政府规定围垦区恳植高度为39.2米,海拔39米以下为自然蓄洪区,由于移民耕地少,就把可蓄水9000万立方米的2万多亩自然蓄洪区开垦后种上了庄稼,因违背了自然,饮鸠止渴的结果,每逢大雨,水无处去,只能漫流。倒口,金刚口两个泵站的提排设计根据规划有蓄洪区,有水稻面积。按39.8米提排设计的,39.8米以下为自排,现在蓄洪区被开发垦殖,加之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汉江水位陡起陡落的情况改变了,汛期经常保持中高水位,外江顶托,难以自排,往往还没到起排水位,庄稼已被淹死。三是外来大量的“客水”流人柴湖,要经柴湖排出,移民居住的地方地势最低,土地不仅受淹,庄稼无收,还要承担“客水”电排费,使柴湖不堪重负。
申明:为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该书此章节经全淅林老师授权钟祥论坛义工板块刊载,严禁转载---如有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7: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素质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要说移民素质低,不仅移民不答应,连他们的祖先范蠡, 范晔等也会站起来说话了。民国抗战时期,淅川县的县长朱法宽,据他回忆,20多所大中小外来学校迁淅,加上本地学校,淅川人受教育的条件是任何一个地区也难以比拟的。解放以后,教育有了新的发展,移民受教育的广泛性和层次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祖先不傻,父辈勤学,怎么来到柴湖人的素质就一落千丈,变低了呢?有一位在改造荒湖中的铁姑娘队队长,后成长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她不是一位地道的柴湖移民吗?一位从柴湖这片土地上飞了出去,飞到美国纽约的博士,原白岗村的郑宏杰,不也是移民吗?还有那位从小放牛在汉江堤岸,如今已是清华大学教授的杨德林,以及与美国合资的武汉烯王生物工程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易德炜,无一不是移民的子弟。他们是移民的一份子,难道他们的素质低吗?
           有家报纸披露,柴湖移民憨呆痴傻有200多户,700多人。那么请问,造成憨呆痴傻的原因有是什么呢?
           关山村是省里挂号的贫困村,是柴湖憨呆痴傻人最多的村。问其原因,村党支部书记杨海龙不假思索地说:“就是因为贫困呗!刚迁来那几年,我们村因为土地少,就穷出了名。‘有女不嫁关山汉,关山村鸡子不生蛋’,鸡子为啥子不生蛋?因为没吃的。所以,我们村只见姑娘出嫁,不见小伙子迎亲。延续烟火是大事,老人操心,外人帮忙,村干部也急得出面撮合,借来张家鞋一双,又去借李家衣一套,从头到脚把人的穿戴换个遍后,再让女方来相亲。困难得说不上媳妇,只好央人到外地领人,领回的人,不管是哑巴,傻的,秃的,拐的,只要是女人,都有人要。光棍们认为自己好歹有个暖脚的,能传宗接代就中。上门来的小女人们也感激不尽,心想若不遇生移民,我嫁给谁呀!就这样,连结婚证也没拿,两个人就睡到一起了。”
           “光棍说个傻媳妇儿,傻媳妇生个傻小子儿,好歹有个继承人儿”,“一代二求三代憨,一代一代往下传”。这虽说愚昧,但也有些无奈!那个年代,穷人只能跟穷人结婚,柴湖人只能跟柴湖人结婚,实在说不来女人的,连傻女也“引进”不来的,就“换亲”,“转亲”。“近亲”结婚,为后人埋下了苦涩的种子。
           在说,这地方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省长来,那着手机也拨不出去电话,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好似住在深山老林,岂不非憨也憨?
           人们说,在苦也不能苦孩子,但是再苦也不能饿肚子啊!在搬迁的岁月里,该上学的没有学上,正上学的被迫停学,使一代人变成了“睁眼瞎”。其后,虽然陆续建起了学校,但因贫困,许多孩子难以走进学校的大门,他们成为知识年代的文盲,科技时代的科盲,他们能不傻不呆吗?
申明:为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该书此章节经全淅林老师授权钟祥论坛义工板块刊载,严禁转载---如有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7: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移民懒惰。这话以偏概全,不符合实际,柴湖移民中也有生活得不错的人,也有万元户,数万元户和拥有几十万家产的人。但懒汉的确有,但毕竟是个别人。
            前营村有个人称张狗的人,搬迁来时20来岁,风华正茂,人有点老实,生产队里干活,什么脏活他不干?什么累活他不干?娘儿两个过日子,后来他母亲去世了,现已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还是光棍一条,从没有碰过女人的皮肉。他变成了典型的“懒汉”。
            要知道,人活着是有欲望的。这张狗那些穷得翻不了身,讨不起老婆,后来经济状况好了点,年纪大了又讨不到老婆,他越想越伤心,越思越悲观,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干活了,穷就穷吧!
            哀莫大于心死。心理防线崩溃了,无望了,还能干吗?
            饮水致癌,造成贫穷,天下少有。但是,柴湖正在经历中。该镇卫生院副院长王西印说:“全镇食道癌患者每年多达100多人,高出其他地区的十几倍,主要原因是柴湖地下水含有很高的亚硝酸。”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30多年来,柴湖移民因此而家破人亡,陷入困境或绝境的就不难计算了。
            有专家说:“贫困的根源是生存条件决定的。”由此而思,假若丹江口不修建大坝,柴湖移民仍住在历史上有名的“丹阳都”顺阳川,日子会是今天这样吗?淅川老城南城门外的鱼池村,全坑村,假如不被库水淹没,恐怕今已是发展的淅川县城最热闹的繁华街市了。再假若,移民们若不是迁到年年受灾的柴湖,而是迁到深圳,迁到温州,他们的日子回如此艰难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7: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毫无疑问,人口迁移是一种进步现象。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它很富有;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也很富足。三峡移民能开着车子东奔西跑去选点,而柴湖移民却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他们饱受十年动乱之苦,他们是“抓革命,促搬迁”,“大批判开路”的移民,安置工作即没按自然规律办,又未按原有的规划和既定的政策办,致使遗留问题甚多,困难很大,使移民长期贫困,积重难返。例如,关于移民住房问题。
             按照搬迁政策规定,每个移民应保证0.5间住房,面积为8平方米。这一标准本来就低,但实际情况每人只合算到0.42间。1966年,首批移民迁来4512人,达到了人平0.5间的标准,此后的二批,三批和随迁户移民共44034人,应建房22017间,实际只建了17240间,少建4777间,造成9554人实际无住房。这部分人只得增铺加被或姊妹,或兄弟挤住,或者另外搭棚栖身。数量没有达标,质量也没保证,“芦苇墙,泥巴糊,四根砖柱一间屋。”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撰文所讲:
             最让移民不安的是,新迁地无发展前景,住房建设不仅质量差而且布局不适应农业生产,使人感觉到这里不象是农户的村庄,倒象是军队的营房,实让移民难以定居,以至于造成移民的经济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低于迁移之前的水平,有些移民甚至连温饱问题也不能解决。
             专家之言,一语破的。
             关于迁安经费问题,1966年2月湖北,河南两省荆州会议确定:柴湖移民人平423.08元,不到半年时间武汉会议重新确定标准为395.94元,其中建房补助255.6元,集体生产补助费50元,搬迁运输费40元,个人生活补助20元,打井费1.5元,迁坟费2.6元,行政管理费7.39元,预备费18.85元。这些钱,发到移民手中的扣除了打灶砖钱后的只有18元。
             搬迁不是走亲戚,串门子,是改天换地的“大手术”,18元钱的补偿,对于两手空空的移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有位移民把这称为“哄小孩”。
             漫漫人生路,始于家之初。贫困不是移民的错,柴湖移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是历史造成的,严重的“贫困后遗症”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一代移,几代穷”的根源除了当初“重工程,轻移民”的思想和政策有些偏颇外,对移民的利益没有按政策落实,不能不说是一大原因。
             这里,我们再看一组最新统计的数据:柴湖老居民人均耕地1.6亩,移民人均耕地0.78人亩,移民比老居民人均少0.82亩。
申明:为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该书此章节经全淅林老师授权钟祥论坛义工板块刊载,严禁转载---如有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7: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不足”,埋下了贫穷的种子,很深很深呀!
             大柴湖,你认同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7: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祥大柴湖移民是特殊历史时期国家移民政策的特殊产物,特殊的背境特殊的历史,造就了特殊的一群人,为什么特殊,因为在中国乃至世界库区移民安排模式中,找不到大柴湖模式,他是特殊历史年代创造出来的特殊产物, 历史已经过去但,柴湖人的命运40年并没有多大改变,国家也扶持了过亿的资金,现在柴湖人仍然贫困,柴湖穷出名,柴湖人上访是国家出名,中国周总理亲自命名的大柴湖,受到国家关注也多,但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可以说大柴湖拖了钟祥发展的后退,也拖了湖北发展的后腿,都在努力,却没有办法改变柴湖人的命运.因为没有一种移民模式对柴湖适用.正确处理好移民近期安置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这是移民安置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移民安置要贯彻“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的原则。“搬得出、稳得住”是指近期安置的问题,“能发展”指的是长远的问题。移民安置首先要解决好刚刚搬迁后的移民的生活问题,特别是吃饭、住房、交通、电力、饮水、上学、就医等基本生活和基础设施问题。但是,只有生活安置是远远不够的,生产的发展才是移民稳得住的关键。研究柴湖历史权威全淅林老师说过,柴湖是一颗隐形炸弹,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制约钟祥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探索新路子,放弃等靠要等等一些老观念,让柴湖人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我们必须探索!
发表于 2008-12-29 2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柴湖的事说不成啊 !那个国家的大事!我们只是个平民没办法!
  不过分析的!很对!
发表于 2008-12-30 13: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dabin12
未命名.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20: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后辈人也要努力啊!
发表于 2009-1-12 13: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不足,可以后天来补偿!
发表于 2009-1-12 22: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那么多也没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有靠后人努力了,咱那里不靠山不靠水的,想发财还就是有难度
发表于 2009-1-13 20: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望眼中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国比柴湖穷的地方多的多
发表于 2009-1-15 17: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中;其实柴湖还是进步了柴湖聚焦-大柴湖为什么这么穷?(1)
发表于 2009-1-15 18: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怎样才能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农村怎样才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Syct30a
发表于 2009-4-21 08: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芝山神在放P~

为南水北调,仅干渠就将占去南阳几十平方公里的地,而南阳根本就不缺水;由此上溯50年,为了治理湖北水患修建丹江口水库,南阳把上百平方公里的良田拿了出来,上百万南阳乡亲为此漂泊他乡受尽苦难。湖北仅仅拿出了钟祥大柴湖那个盐碱地安置了数万淅川移民,却每每叫嚣河南要感恩于它~真TMD一群贱鸟。。。

湖北佬哭天叫地受了害,哪干脆炸了丹江口大坝继续做他们的水鸟好了。
发表于 2009-4-21 09: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能贪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