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与发展
离开家乡在外漂泊也快十年了,走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事,学了很多东西,也看了很多东西,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那地方多穷,可都是在不段的发展不段的进步,可回到久违的家乡却还是我离开时的画面,多少让我有些伤感,不管我在外面过的在好还是在差,但那里始终是我的根。在这我只想和家乡朋友们交流下,我们镇是中国最大的人口镇,该走什么发展路线,几代人的拼搏造就了柴湖文化,地源影响。试问我们的祖辈种了这么多年的地又有那家是靠种地发财的呢?
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柴胡靠什么?难道就靠每人那两亩地发财?为什么我们是贫困镇?为什么我们不看看周边是怎么致富的呢?别的地方你说人家地方好靠着好的城市带动,确实是这样,不过话说过来你们那些领导又有几个真正像别人一样一对一的下乡扶贫了?又有几个真正为人民某过福?找过出路?这么多年了我们还是依旧走着外出漂泊打工的路。难道就不能像别的地方一样政府给农民找些与厂家加盟的农业产品?难道就不能少吃点多活动点,把那仅剩的油水都用在对外引资互惠互利上
也许我有些偏激不过朋友们有什么意见不妨都来提提。 其实有个好领导会有可能发展的,可是现在的领导为啥当领导,为工资,钞票,这些领导能带我们至富么? 是啊,他们只想着怎么多捞点,可他们就是比别人傻啊,如果现在带领我们镇致富了自己名气也有了官职也高升了,腰包也更鼓了,所以啊他们就是别人家傻啊。农民不富裕那来的油水捞,现在税也免的差不多了,在不清醒, 饿死他们 其实这些道理,他们不是不懂。只是他们怕做了现在不一定明年还是他。所以就是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
剜到篮里就是菜啊!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现在这句话没有人能做得到了 记得小时候还在柴湖生活的时候,整个镇都在搞种桑树养蚕,可树常起来了,也没有什么人在养蚕!这就是完全的资源浪费! 浪费也都是浪费老百姓的钱啊! 柴湖人就是喜欢扎估堆,看见别人搞这发财了,就一窝风的跟上,搞砸了就没有人再搞了。 就要搞些新完意儿出来,,,,, 所以咱那边才会这样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