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湖直播 发表于 2013-10-3 11:08:26

四 十 八 年 移 民 情 (十三)

                                                                                              四 十 八 年 移民情徐从勤 日记雷   公 整理第十三篇建深井高塔    叹劳民伤财1988年,柴湖移民癌症病人增多的情况引起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决定在22个村建深井高塔。1989年8月份,倒口水厂经理孟志军叫我在杨沟村钻一口中直108毫米粗的钢管井,准备建深井高塔。该井钻了二十九米多深,经化验合乎饮用水标准(注:水抽48小时后化验的)。大约是在10月份,柴湖镇党委张书记的通知我到柴湖华州饭店。当时在此等我的还有水利长江委员会(通称长办)来了两个工程师。经书记介绍,一个叫翁家清,一个叫张广富,还有两个女同志。张书记首先向我了解外地建水塔的事宜,然后,翁工程师拿出杨沟村的供水图纸。我看后急了,因为整个杨沟村共4个组200余户人家,近千人,只设计了一个高七米,容积15吨的水塔,除铁、锰设施也不配套。他们的理由是:只要现时人口每天30升水就行。当我对上述情况了解后,开始吃午饭。饭后,我把饭厅当办公室,开始阐述我的看法。一、按人平安排的水太少,因农村家庭养殖有母猪、肥猪、鸡、牛、羊、狗等,都是离不开水的。二、当时大柴湖已刮起了大砍黑柳树之风,要求发展庭园经济,更要大量水来灌溉。三、地下水硬度大,含铁、锰严重超标。但它的处理很简单,一是用除铁器,二是有大容量的容水池就解决了,地下水接到氧气后自动变成好水。我把意见看法提出来后,张、孟两工程师傻眼了,说长办预算的经费差额太大,怎么办?在场的张书记也不作声,顿时全场无人说话。过了几分钟还是无人说话,我又发话了。我说可否把方案改动一下,来个花钱少,效率高的土办法:把深井高塔的工作分成三步走,提前投入使用。首先钻一口日供水2500吨的水井。为了节约土地,利用早已打好的安全台作为容水的氧化池,分成两个水池,一个水池保证正常供应3天全村用水量,待水完后,第二个水池的水已氧化好了,轮换供水。供水时分成两套管网,直接从安全台流到农户的就行了,流不到的地方可加管道泵,加压。他们又提出,安全台利用了,逃水荒怎么办?我笑了,因安全台不是平掉了,而是加高了,加固了,大水来了,水厂也不会供水了。大家笑笑。张书记说:徐师傅说的也对。第二步,设计好供水网。按当前的情况,管网要大二倍,理由有二:一是农村的发展;二是管网时间长了,会出现锈物堵塞。第三步,看有否须建水塔,论证后再决定,我的意见是不建水塔,大部分农户水可自流到家,当务之急是先钻水井和架自来水管网,国家扶持的资金还用不完。翁、张两工程师特别要求一定要重视施工班子,钻井必须要国家工程队施工。最后张说了两件事,一是肯定了我说的情况很符合民情。二是争取翁、张两工程师的同意,叫我预算一个方案。1990年元月份,已快春节了,我到倒口水厂和水厂技术员李建雄一起打预算表,一个工程需要多少钱。按杨沟村的标准,保证每天送水1000吨给农户,这个工程包括管网只算了7万余元,国家拨的钱用不完,还余2万余元。我在倒口水厂住了5天,因天气很冷,路上是白哗哗的流冰。下午四点多钟,柴湖开小车的司机杨老五开着吉普车到倒口水厂,很平和地说:“老三回去吧,我来接你的”。又说,“家里出了点小事,你的手扶车在你家门口往屋进时,移民局的伏尔加小车撞上了,人无事,车子坏了点外伤,我已给他们拉回去了”。我回来后,第二天找司机瞿全群了解情况,他说:“什么都不怪,只因路冰太滑,一点刹车,车就跑到路边了,撞了你的车,与你无关”。我说:“你去修理,修理费我出”。他说:“就是前挡风玻璃破了,要不了多少钱,你就不操心了”。事是如此,移民局局长当了真。事后深井高塔他就不叫我参与了。1990年下年,杨沟供水工程完工。除了把水塔加大到容水30吨外,又先建了水塔。其它图纸上没有变化,更大的失误是把送水管安的是中直25mm时送水6吨左右,下水管安的是中直108mm无缝钢管,时下水100吨,送上去的水流不多远就没有了。加上主管道细了,安中直200铸铁管,花了超出预算数倍的钱,这个工程就这样给废了。深井高塔的钻井事宜,由国家水文大队承钻,他们的流程是分班作业,钻井人员只管钻孔,安装人员待后。当时水文大队人员正是老人退下,年轻人顶班的时期,施工人员换上了不懂技术的年轻人,当2座水塔建好后,架泵抽水时所有的水井全部抽不出水。水厂经理非常精明,他买了一台钻井机,在水厂抽了四个人,自行钻井。因买的井机小,不对路,又不懂技术,施工中老出失误。有时他们来找我指导施工,结果把钻井工程款花完了,井也未成功,坑了柴湖人民,原本完全成功的国家投资工程就这样流产了。当时修改方案确定后,费用也不增加,人民又能吃到好水,又是谁改变了方案呢?国家出钱建的22座水塔和铺设的管网,至今闲置或废掉,谁又留恋呢。日记为证:移民吃水质太差,国家出钱想办法。操作人员不懂行,劳命伤财钱白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 十 八 年 移 民 情 (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