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湖直播 发表于 2013-9-24 19:46:19

钟祥柴湖镇派出所指导员杨兆勤 扎根移民,他如鱼得水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韩红芝 贺仁平

    29岁那年,他来到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大柴湖,一干就是19年。
    杨兆勤,钟祥市柴湖镇派出所指导员,接受采访时显得木讷,扎在移民堆里却是那般如鱼得水。

    当头一棒,让他学会融入

    柴湖镇,38个移民村,7万多河南移民,人均耕地0.7亩。也许是因为贫困,这里治安压力一度很大:打架的多,矛盾纠纷多,告状的多。
    1994年,杨兆勤刚调到柴湖派出所,曾挨过群众“当头一棒”。那年,他进村办案,车子陷到泥地里。看到两个老乡走过来,忙上前搭话:“老兄,帮我把车攮一下。”“攮你个鬼!”对方很恼火。
    杨兆勤矒了,两人咋这大火气?回到所里,请教老同志得知,“攮”在钟祥俚语是推一把的意思,但移民俗语中却是句脏话。
    这事让杨兆勤感触很多:不能融入移民生活,怎能得到群众信任?
    管富村农妇谢文阁的独子,跟邻镇一豆腐店老板外出打工,后不辞而别,十年下落不明。谢文阁控告豆腐店老板害了儿子,公安机关未发现证据无法立案,她便年复一年上访。
    杨兆勤接手后,来到谢家。老人失子的伤痛和家徒四壁的困窘刺痛了他。他买来米面,掏出1000块钱让她置办生活用品,劝慰说:“人也找不到,老上访也不是个事。我帮你申请法律援助,打官司解决这个问题,咋样?”
    谢文阁半信半疑地点头。杨兆勤忙前忙后,数次开庭后,法院裁定豆腐店老板赔偿5万元。上访十年的老人终于恢复平静的生活。
    2010年,国家推广新农保和医保,柴湖镇福利院22名老人没户口,无法办理。接到求援电话,杨兆勤跑遍13个村庄,调查65名证人,翻阅上千张户口底册,忙了5个昼夜,帮老人办好了户口。

    数次登门,揉碎掰烂讲道理

    在农村,宗族势力影响下,谁示弱就没面子。如果处理失当,顷刻间,邻里纠纷便会演变成恶性案件。
    去年9月,马北村发生这样一件事。王某和全某本是隔条小路的邻居,关系不错。王家砌院墙,导致小路变窄,全家货车无法通行。全某劝阻,王某不听,引发冲突,王某用瓦刀将全某砍伤后逃走。
    杨兆勤给王某妻子做工作,动员她让丈夫回来,结果遭一顿抢白:“在柴湖,土地和老婆这两样坚决不让人,你来管啥闲事?”
    碰一鼻子灰的杨兆勤没泄气。他数次登门,揉碎掰烂讲道理:如果走司法程序,这赔的钱可不是小数。一打官司,仇算是结下了。邻居天天见面,脸往哪搁?
    被感动的王某妻子劝夫回家。在杨兆勤的主持下,王家院墙后退10厘米,用一棵两家都认可的大杨树作宅基地界限。王某支付全某的医药费,两家人和好。“农村跟城市不同,乡里乡亲多沾亲带故,有时就是为一口气,争个面子。”杨兆勤说,“调解纠纷有技巧,但热心、细心、耐心和公心是前提。”
    在柴湖镇19年,他每年调解处理的纠纷不下50起。帮贫济困,排忧跑腿,数不清琐事,让他在7万移民中积累了良好口碑。从一名普通民警成为副所长,再任指导员,哪家有不顺气的事,就会说“找杨所长评理去。”

    危急时刻,他一头扎进火海

    出身农家的杨兆勤兄弟姐妹众多,妻子下岗多年,自家生活节俭,资助困难群众却很慷慨。
    如今已是酒店大厨的宋飞,忘不了“干爸”杨兆勤的恩情。宋飞是孤儿,曾经流浪街头,是干爸送吃送穿,联系学校,教做人的道理。初中毕业后,又是干爸出资,送他到武汉学厨艺,有了一技之长,成家立业。
    李官桥村民徐清义,老伴患老年痴呆,儿子坐牢,5岁的小孙子过年放鞭引燃家里旧瓦房。闻讯赶来的杨兆勤看到抱头痛哭的徐清义,心里颇不是滋味。他跑回所里,抱起一床被子送到徐清义家:“老徐,先凑合用,家烧了,身体不能垮。有啥困难,吱个声。”临走,他塞了300块钱给老徐。
    五金店老板胡中峰不会忘记,去年7月4日凌晨,自家商铺电线短路起火,报警后6分钟,杨兆勤赶到。火势越来越大,胡中峰想起二楼还有两个液化气钢瓶,如果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危急时刻,杨兆勤端盆水将自己浇个透湿,一头扎进火海,两个来回,将两个滚烫的钢瓶拖出来,头发被烧焦大半。
    忆起2011年6月11日下午那一幕,柴湖大药房职工周霞仍心有余悸:“那天,有个狂躁病人买药,之后又说不是这种,拿刀乱砍。旁边就是幼儿园,正赶上放学,形势危急。杨所长冲过来,不到10分钟,把人给制服了。”
    因为杨兆勤的出色表现,2012年5月,他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消息来源湖北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钟祥柴湖镇派出所指导员杨兆勤 扎根移民,他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