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男大帝 发表于 2013-9-24 19:39:51

柴湖民警19年无悔付出 甘当移民兄弟的勤务员

 人物档案:杨兆勤,男,48岁,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社区民警、荆门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现任钟祥市公安局柴湖派出所教导员。自1994年调入柴湖派出所,他在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一待就是19年。他心系百姓、救危助难、亲民爱民,“拿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小事做起,从琐碎的事做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咱移民兄弟的勤务员”,讲起杨兆勤的好,移民们说都说不完。  荆楚网消息(记者张扬 通讯员韩红芝)钟祥柴湖,中国第一移民大镇。  大镇,并非富镇,甚至还很贫困。也许是因为贫困,这里的社会治安管理曾经压力特大:打架的多、矛盾纠纷多、告状的多。有人说,移民区工作难做。杨兆勤说,“其实,移民只是和我们本地人生活习俗上有些不同,只要你走近他们,用心交流,就可以换来真心融合。”
  “用我的真心,换来移民的贴心”
  19年前,杨兆勤刚调到柴湖派出所工作时,曾挨过群众的“当头一棒”。
  那年,29岁的年轻警察杨兆勤进村办案,车子陷在了泥土路上。看到对面走来两个庄稼汉,杨兆勤赶紧上去搭话:“老兄,请帮我把车攮一下。”
  “攮你个鬼!”对方不仅不帮忙,甚至要动粗。听口音,这两个庄稼汉是移民老乡。
  杨兆勤一下蒙了:请求帮忙抬一下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火气?移民老乡真的是那样难缠吗?
  回到所里,杨兆勤才闹明白:“攮”是本地俚语,就是推一把的意思,但在河南移民的风俗中却是一句脏话,难怪那两个老乡怒气满面。
  这件事,对杨兆勤触动很大。一个不能融入移民老乡生活的人,怎么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呢?怎么能在移民大镇开展工作呢?从此,杨兆勤从移民老乡的习俗学起,注意沟通细节,凡事设身处地地为移民考虑,让自己真正走进移民老乡的生活和心中。
  在柴湖,移民老乡农耕主要靠牛。耕牛被盗,也成了柴湖最突出的案件。杨兆勤基础工作做得扎实,管辖范围内凡是有劣迹的人,包括作案特点,他都了然在胸;加上他长期为民办好事,和老百姓关系处理得好,群众为他提供破案线索特别积极。
  2009年的一天,马北村81岁的移民白明德一大早就跑到柴湖派出所,跪在了杨兆勤面前:“我的命根子丢了,活不下去了!”原来,老人家的耕牛前一天夜里被盗了。
  杨兆勤扶起老人,立即着手破案。排查中,有群众很快向他反映:曾经看到有人牵着牛从渡口经过,且牛的特征、路过时间,与被盗牛对得上号。盗牛贼是谁?杨兆勤根据群众的描述,心中圈定了几个嫌疑人。两个月后,嫌疑人落网。耕牛失而复得,白明德老人捉来两只鸡感谢杨兆勤。杨兆勤不接,老人却火了:“你不要就是看不起咱!”弄得杨兆勤哭笑不得。
  与盗牛案打了十多年交道的杨兆勤总结说:“我们平时真心实意对待群众,群众就会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破起案来才会少走弯路。 ”
  “用我的关心,换来移民的开心”
  杨兆勤是一个很热心的人,19年来,行走在移民区,看到哪家有点困难,他都会尽力伸手帮一帮。他说,“我的一句关心的话,一个帮助,就能让困难群众脸上多一个笑容,何乐而不为呢?”
  柴湖镇李官桥村徐清义今年已近六旬,在这个村子来说他可以算得是个困难户,左邻右舍都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可唯独他家住的还是一间破旧的瓦房。徐清义的老婆患痴呆症,2010年,他的儿子犯事坐牢,儿媳吃不了苦,扔下一个5岁的儿子一走了之,好端端的一个家就这样散了。
  2013年春节前夕的一天傍晚,当人们都在忙碌筹办年货之时,徐清义的孙子却因放鞭炮点燃了家中的草堆,后来火借风势竟然点着了房子。村民们见状,一边帮忙灭火一边拨打派出所电话进行求助。接警后,正在带班的杨兆勤迅速和值班民警火速赶到出事地点,和村民一道进行施救,大火被扑灭了,可老徐家已经惨不忍睹,整个瓦房被烧得黑乎乎的,连床上的被子也没放过。
  当晚出完警回所的路上,杨兆勤心里始终不是个滋味,一到所他就抱起自己床上的被子又直奔徐清义家:“老徐,这床棉被你就先凑和用吧,家烧了,可身体不能垮,全家可都指望着你呀。有什么困难,打个电话吱一声。”临走时,杨兆勤将身上仅有的300元钱塞给了老徐。
  事后,徐清义逢人便夸:“杨所长好,是我们大恩人。”
  2003年,杨兆勤走访时,发现一个移民少年有不良行为但又孤苦伶仃:十二三岁,父母双亡,投靠叔叔生活,但叔叔家孩子多也无暇管束他;少年整天脏兮兮地到处游荡,甚至有小偷小摸行为。杨兆勤看着这个少年,非常担忧:这个娃如果现在不立马管好,会走向邪路!
  杨兆勤带着关爱走进了这个少年的家,带来了一身新衣服,拿出50元钱,教育他要学好,不要学坏。望着眼前和善的警察,少年睁着一双警惕的眼睛,并不接受。两次、三次、四次……少年接下了新衣服和钱,并在杨兆勤的帮助下,走进了柴湖一中,恢复了学业。从此,杨兆勤和这位少年成了亲戚。10年过去,当年的少年如今已经成为钟祥城区的一家餐馆老板。去年,小伙子专门带着女朋友来到杨兆勤家,恭恭敬敬地叫“杨伯伯”。
  帮贫济困。排忧跑腿。这一件件数不清的好事,让杨兆勤在柴湖数万移民老乡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用我的耐心,换来移民的舒心”
  在杨兆勤的工作记录本上,看到的最多的就是一起起矛盾纠纷的调解。在移民镇工作时间长,杨兆勤感触很深, “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要及时稳妥地处理好群众内部矛盾,不然的话就有可能让民事变成刑事,甚至发生严重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当基层警察的,就是解决群众内部矛盾的‘润滑剂’。”
  在柴湖镇当警察的19年里,杨兆勤每年处理纠纷不下50起,仅2012年就有200余起。移民们说,杨兆勤爱管闲事,但移民们也喜欢找上杨兆勤,一些家长里短,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喜欢请杨兆勤去评理。双河村治保主任贾文超说,杨兆勤的心公道,服众。
  2012年春天,贾文超被村里一个李姓人家的事弄得两头受气,最后将电话打给了杨兆勤。原来,村里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却被赶出门,走投无路。杨兆勤找到哥哥,哥哥说,老妈偏向弟弟,把几间平房都给了弟弟,弟弟应该赡养老人。杨兆勤找到弟弟,弟弟说,老妈不经商量,把房屋后的几棵大树私底下给了哥哥,所以,将老妈的衣物丢到门外,赶其出门。杨兆勤将两兄弟喊到一块做工作,两人将杨兆勤推出门外,“你心疼,你把她接回去养!”村民们来劝杨兆勤,“清官难断家务案,您就别参合了。”扶起屋檐下瑟瑟发抖的老人,杨兆勤从警服荷包里掏出几十元钱,交给治保主任贾文超,“老贾,去买点菜,今天中午我就不回派出所了,在李家搭个伙。”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杨兆勤的良苦用心感动了李家兄弟,一个星期后,在村干部的见证下,杨兆勤主持签订了赡养协议,根据老太太和儿子的协商,腾出一间房子老人单独生活,每个月,两个儿子同等担负口粮和生活费。
  19年来,10万移民38个移民村,杨兆勤用足迹不仅仅丈量着一段段距离,更是用心沟通着一片片民心。他在调处纠纷的时候常常和群众这样说,“纠纷无赢家,打赢了,钱吃亏,还受法律追究;打输了,即使赢了官司也是人吃亏。因为面子过不去,导致两败俱伤不合算。有矛盾,我们坐下来谈,总有解决的办法,和为贵。”振兴大柴湖,杨兆勤说首先要移民们过的舒心,这也是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追求。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高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柴湖民警19年无悔付出 甘当移民兄弟的勤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