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松柏 发表于 2013-3-28 12:37:46

柴湖曾有[镇堤观]

翻开解放前柴湖镇行政区划图,在柴湖汉堤(即老堤)东湖段面有座道教的庙宇,由于修建之初旨在“镇堤”,故名“镇堤观”。
东湖堤段是柴湖汉堤的重点险段,解放前这里经常因汉堤溃口发生水灾。光绪20年钟祥县衙徐嘉禾(知县)颁发政令,规定每亩田出钱136文或挑土一方修建整堤防。光绪27年堤防加固竣工,并在东湖堤段修建“镇观堤”以期镇水。据传说:每年洪水泛滥,乃“蛟龙作怪”,因“蛟龙”即怕水神又怕光,于是这里的人们每当洪水来临,就在“镇堤观”内供上水神,然起烛光,目的是驱走“蛟龙”以保平安。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和社会制度的腐朽,冲毁的汉堤经常得不到修治,人民难免于洪水的祸害,就连“镇观堤”也常被洪水和泥沙所吞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重新选址修筑了柴湖围堤,国家又在汉江上游修建了丹江口水库,昔日“洪水横流,尸飘四野”的惨景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镇堤观”虽被1935年大水冲毁不复存在,但它降魔镇水的良好愿望和传说已写进了柴湖的历史,在柴湖人民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东坪村民 发表于 2013-3-28 23:05:51

好资料,保存了。
东湖是个好地方,会有好多的历史沉积,能够挖掘,那是件幸事。
所有关于大柴湖的遗迹的记述,我都将保管起来。

观松柏 发表于 2013-3-30 04:04:01

{:soso_e181:}

晚秋447316954 发表于 2013-4-7 10:37:34

珍贵资料值得收藏   :lol                                                                                                         

观松柏 发表于 2013-7-21 03:07:05

走进钟祥市柴湖镇的襄东、东湖,抬头仰望,一排高大的房屋在突起的老堤上由南至北顺势而建,错落有致,犹如一条腾空长龙。房前屋后树木成阴,鸡鸭成群,房后一条人工河流养鱼种藕,把一个普通的民居装点得格外壮观。这里就是柴湖镇最早的古代汉堤(俗称老堤)遗址。
据民国《钟祥县志》记载:“汉堤修筑于1185年(南宋淳熙年间)。这是钟祥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一条堤防。当时,郢州州官孙庭坚修筑这条堤时,以御汉水,故名汉堤。但是,在他的任期内没有完工,继守张孝曾继续修建而成。汉堤,北自县城龙山观起,沿汉江南伸至铁牛关、三官庙、旧口昭忠祠、至京山界张壁口止,全长59公里。”
1935年夏(民国24年),霪雨连绵,屡月不止。迨至7月初,汉江上游,连降大暴雨,山洪暴发,江河水位猛涨,钟祥水位7月1日至7月3日陡涨3米,汉堤终经不住山洪与大江之水夹攻惨遭灭顶之灾,共溃口18处,毁坏严重,修复困难。据民国《钟祥县志》记载,这次水灾造成汉江沿岸318720人受灾,21000人死亡,房屋、财产损失过400万元。
1936年,当局决定将汉堤外迁至罗汉寺,经沙港至旧口止,全长18,19公里,因离汉江河道比较遥远,故名遥堤。从此汉堤遂废,柴湖镇成为汉江分洪区。被遂废的汉堤成为柴湖镇襄东、东湖人民建房居住、避难水灾的安全保险台。据不完全统计,柴湖镇从汉堤遂废以后,先后发生过100多次水灾,水涨一片汪洋,水退一片凄凉,每次水灾发生,房舍倾塌,人畜漂溺,农田淹没,饿殍遍地,这里的人们常说;“提起水湖人人愁,天灾水患年年有,春种秋收收不到,一年辛苦付东流,钱粮税赋照样收,熬到何时才出头。”
解放后,柴湖人民的呼声惊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1967年,党中央决定重新选址修筑柴湖围堤,由国家和地方共同筹资,北起余家山头,南至大王庙与遥堤相连,全长45,4公里。1966年开始从河南淅川移民。柴湖围堤在1967年至1968年间,由钟祥、荆门、京山、天门4县民工修建,共完成土方641,3万立方米,石方11,3万立方米。它既保护着柴湖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又给遥堤外围增加了一道防护屏障。从此,这个素有“水袋子”之称的柴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再不怕遭受汉江洪水的袭击了。

观松柏 发表于 2013-7-21 03:16:25

1935年(民国24年),进入夏季以来,霪雨连绵不断,各地山洪暴发,汉江水位陡涨,柴湖水位7月3日一天一夜陡涨3米,钟祥境内邢公祠处首先溃口,接着就是柴湖汉堤中的许家堤、狮子口、三官庙、刘公庵、保堤观、镇堤观相继溃口18处,溃口总长6957米。洪水横溢数百里,泛滥钟祥、京山、天门、潜江、汉川、孝感、黄陂、应城、云梦、汉阳、汉口等十县一市。一夜之间,整个江汉平原悉成泽国。
由于柴湖处于峰口地段,汉堤溃口之后,它所带来的灾害,带来的苦难使人无法预料。当时4万多人口的水湖一下子就死去了13000多人,在吼来吼去的洪水中,庄稼被毁,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各种器械随波逐流。其幸存者或攀树颠、或骑屋脊,有的站高阜,有的立水中,人们呼天号地,犹如天崩地裂,其惨状实难以用言语形容。最惨的是被洪水围困在镇堤观上的1000多名群众,由于得不到及时救助,二个多小时后眼睁睁地被洪水吞噬。7月8日之后,天气转晴,汉江水位开始回落,人们转危为安。此时又遇暑热天气,灾民拥挤于幸存的汉堤,吃、喝、拉、撒都在一起。不久,即发生霍乱疫病流行。半月内又死去4000多人,有的全家死光。当时,既无医疗条件又无住处,连野菜稀粥也难上口,人死后就地埋葬,连芦席也无一床惨不忍睹。
据民国《钟祥县志》记载:钟祥县长熊道琛视察柴湖后,在一份乞账电文中是这样叙述的:“秋收绝望、哀鸿遍野、流亡载道、欲逃他乡、亦难觅一片净土。苟一涉足灾区,则饿殍载道,哭声震天,真令人见不忍见、闻不忍闻,情状凄惨,触目惊心”。
解放后,这个素有“水袋子”之称的柴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新选址修筑了柴湖围堤,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抗洪排涝能力不断加强。一九六八年,国家又在汉江上游修建了丹江口水库,昔日那种洪水横流、房屋倾塌、尸飘四野、饿殍遍地的惨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柴湖曾有[镇堤观]